落实新课改理念,巧用化学课堂鼓励学生思维创新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田春梅
[导读]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加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活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并且尝试找到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要求的教学实践需求,这样才能够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现在社会不断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能够创新的人才,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但是传统的教学模

田春梅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445300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加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活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并且尝试找到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要求的教学实践需求,这样才能够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现在社会不断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能够创新的人才,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努力的推进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尝试从这些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77-01

        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作为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新课标指导下,以高中化学课改为契机,化学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掘和培养,这样更有利于对化学概念的领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做一些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充分认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学生才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然而,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反倒不怎么被重视。其次,学校和老师也认为创新能力并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还是采用旧的那一套模式来授课,这就造成很多的时候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并没有考虑其价值并给予重视,学生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时遇到了很多的麻烦。
        2.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做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运用做实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很多学校为了减少应试考试的局限性,在实验设施和化学课程的安排上有了糊弄的情况,这就造成很多的时候学校在开设化学课程的过程中只有理论课而没有足够多的实验课,老师上课还是以课本为主,极少做相关的实验,很多老师还是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授课。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老师教授课程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办法被培养起来。
        二.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高中化学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运用化学想象,运用化学思维,通过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结果,验证化学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探索智力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充满乐趣的同时,化学实验更加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去掌握知识。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也能够起到很重要的帮助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更加专注,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化学实验,运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氯化氢是否溶于水这个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有意思的喷泉实验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让学生去观察这个有意思的喷泉实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和自己的亲眼所见结合在一起,同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还原这个实验。实验也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而不是约束学生的思维,所以说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实验更好的帮助学生思考。



        三、创建优良的创新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乐趣
        环境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如果为学生创建一个创新意识浓厚的环境,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学生的无穷潜力可以被有效的挖掘出来.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化学课堂教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是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一个最佳的方法.在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教师准确的语言,温柔的讲课态度,这样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课堂内容.其次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进行问题探索的第一步,它能在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中起到催化作用.纵观历史上科学家的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好奇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瓦特正是因为对“蒸汽冲盖”的现象感到好奇,由此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正是因为对“狗流唾沫”的现象感到好奇,最终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没有好奇心的驱使,创新性思维是很难产生的。
        四、注重化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的一切知识都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应用到生活当中.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像盐的形成,石油的产生等都蕴含着化学原理,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必要将所学的知识点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这样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现象进行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提纯和分离”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盐是怎么来得吗?”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思维能够转动起来.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生活小试验.学生通过动手能够有效地发现问题所在,并且能够以一种新的思维思考问题。
        五、探究实验培养创新思维模式
        我们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看问题,规范化学语言,训练学生准确表达、完整叙述,不光会做实验,而且要会创新、会联系,使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仅有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和稀硫酸,这时怎么设计制取氢气的化学实验呢?”,这样的探究性实验要求会带给学生创新的思维模式,有的同学找来了铝制废牙膏皮来制取氢气、还有的提出了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的铝片。这些想法虽然看似简单,却都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完美体现。又比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        学生完成作业后,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作业设计要进行表扬和奖励,从而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中化学的授课模式主要是运用做实验的方法,这也是授课的基础模式,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人才资源十分紧缺,所以对于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高中课程教学任务繁重,学生课业负担量很大,作为高中教学课程重要分支的化学,怎样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充分联系,以及怎样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军益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2年,10期。
[2]梁继进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广东科技,2014年,10期。
[3]史辉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年,5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