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居家生活的思考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高杰
[导读] 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发展的精髓,也印证着中华历史的脉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对此,本文也将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切入点,从幼儿的居家生活教育出发,分析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生活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高杰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中都西苑幼儿园  安徽  凤阳  233100
【摘要】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发展的精髓,也印证着中华历史的脉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对此,本文也将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切入点,从幼儿的居家生活教育出发,分析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生活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节气;传统文化;幼儿居家生活;应用价值;融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84-01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意识的延伸和拓展,这种变化也给学校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节气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一、分析节气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首先,节气本身就是人类文化和风俗的完美结合,传递着特定的信仰和价值理念。所以节气在幼儿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幼儿可以通过外界的感知,体会到天气的变化,他们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感受节气歌谣中传递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例如,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时候,虽然十分辛苦,但他们会获得无尽的收获的喜悦。节气文化传递的真善美的理念,本身也在幼儿的世界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这也就意味着,节气文化的应用能够让幼儿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其次,天人合一是幼儿认识自然的主要途径,我国传统文化本身就崇尚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节气通过对自然规律的分析,给农业发展以深刻的引导和参考,而人类也通过这一知识对自然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所以,推动节气文化与幼儿日常生活的融合,能够让幼儿具备了解自然,观察自然的能力,激发出他们保护并热爱自然的情怀。
        最后,节气文化的传完成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情感本身就关乎个体的精神领域,影响着实践生活,幼儿时期的情感培养,能够直接影响人的一生。如果幼儿自身的情感不够健康,他们就无法拥有更加快乐的童年。
        二、分析节气传统文化在幼儿生活中融入的方法
        (一)推动文化与日常活动的结合
        教师要充分分析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把节气文化与日常活动结合到一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集中精神和思想。例如,在晨间,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节气相关的新闻内容,或者是组织幼儿一起朗读节气歌谣。在幼儿用餐的时候,教师要为他们讲解农耕的知识和历史,让幼儿可以通过节气了解先辈的智慧。


在天气放晴的时候,教师也要组织班内的学生去踏春,放风筝,并介绍与春天有关的节气,引导幼儿观察春天中景色的特点,分析气候的变化。当步入冬天的时候,要继续鼓励幼儿分析冬天的特色。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设计出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尝试剪窗花,然后再为他们介绍冬至这一节气。即便是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幼儿也同样可以感受其中蕴含的节气文化,并通过阅读来理解其中的寓意和主旨。还有,在班内张贴一些与节气相关的谚语或者是俗语,为幼儿塑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环境,让他们有更多身临其境之感[1]。
        (二)挖掘传统文化
        节气蕴含的传统元素是多种多样的,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从中选择丰富的素材来充实幼儿的日常生活,这样既可以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可以激发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例如,在清明时节,教师就可以分析清明的传统文化,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计划,让幼儿通过古诗来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发展历史。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绘制龙舟,带他们包粽子,激发出幼儿对屈原的兴趣和好感,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夏至的内容。又或者,在进入惊蛰这一节气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课下观察天气的变化,分析气温的高低,由于幼儿本身的形象思维较为明显,所以他们可以更为清晰的感受到周遭环境的调整。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带领幼儿参与特定的户外活动,组织幼儿一起修剪树枝,联想树枝的作用,然后再把树枝做成插花,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2]。
        (三)实现多元化表达
        与节气有关的童谣和儿歌是尤为丰富的,并且用词也十分精炼,传达的意境极其优美,所以童谣和儿歌的学习,也可以让幼儿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节气的艺术,获得审美的享受。在这里,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更为多元化的传统氛围,通过眼睛,双手和大脑的通力合作,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特定的节气引导,幼儿观赏图片,感悟视频,集体歌唱,加深他们对节气的印象和理解。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及时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要让家长利用好幼儿日常活动的空闲时间,为他们讲述与节气有关的趣事,或者是引导他们在自然中主动发现,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节气的看法。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设计出个性化的角色扮演,让幼儿装饰成特定的模特,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记忆能力。而且,教师也应当和家长一同构造更为浓烈的节气文化氛围,设计传统文化宣传墙,按照不同的季节进行分类,然后把相应的节气图片粘贴到上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文化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传承民族精神的应有之策,也是开发幼儿心智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日常活动的提炼,传统元素的渗透,多元化的表达这几个角度,论述了节气文化的应用方法,充分结合了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尊重了幼儿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田暾. 跟随节气脚步,感受大自然与传统文化之美——"二十四节气之旅"体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 山西教育(幼教), 2020(9).
[2] 刘莉丹.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实践[J]. 教育探究, 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