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的钉帽比顶尖磁力大吗?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刘卫
[导读]

刘卫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6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80-01

        电磁铁的磁力(一)一课中最重要的环节与难点是让学生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针对其中的铁芯粗细对磁力影响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形成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的粗细有关: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大。然而实验下来,顶尖的效果不如钉帽的效果,为什么出现这种差异呢?
        教学开始后,我先通过一个小比赛来引出问题:在前两节课我们探讨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缠绕圈数,电流强度的关系。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线圈缠绕圈数越多、电流强度越大、电磁铁的磁力越强。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铁钉粗细和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我话锋一转,来,猜一猜二者的关系。定性思维,学生毫不犹豫的说出正确答案。
        但这毕竟是猜测出来的。对不对,实践检验便知分晓。问题提出后,学生针对问题制定试验计划,随后这组对比实验的变量、不变条件脱口而出。作为对比实验的重点,合理的确定改变条件并确定改变方法,严谨的控制不变条件是尤其重要的,这个部分学生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而所涉及的“实验小贴士”环节,我仍然向学生进行了必要的说明,虽然同学们已经经过了前面两个方面实验的洗礼,但我认为强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验汇报环节中,我一如既往的让学生将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但令人惊奇的是,数据并不如我期待的那样,第一次,我深深的怀疑孩子们的动手操作水平,我让几个数据出入的组再做一次实验,我在旁边观战。学生的操作非常熟练,过程严丝合缝。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我将目光投入到铁钉插入大头针的位置上,便恍然大悟了。有些组的孩子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一些,将铁钉顶尖位置深深 地插入一堆大头针里面。而我提供的大小不同的铁钉,顶尖都比较尖,锥形的高度差异不大,因而其表面积没有多大的差异。所以体现在数据的差异不大。


找到原因,就好办了。电磁铁的钉帽比顶尖磁力大吗?并不是的,只是由于表面积差异,造成了实验数据的差异。
        在下一个班,我将实验做了略微的调整,从顶尖吸,变为钉帽吸,这两个大小不同的钉子,钉帽的表面积有着明显的差异,会不会如我所愿?果然,数据朝着我期望的方面在黑板上不断的呈现。事实证明,教师调整后学生的操作更规范、也更有效。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某些小组的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充分,有可能是同一节电池使用次数过多,再加上本就是一个短路电路,电流强度已经变弱,电量过低。但大多数小组得到了比较良好的实验结果,对形成结论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这节课后我就在想,学生用顶尖也试了,钉帽也试了,虽然我用浅显的科学道理解释问题出现的原因,由于表面积造成的差异使得数据出现差异,学生未必能听得懂,但目标达成了。对于教材最后的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的部分的出现就容易解释了。学生看到书图强力电磁铁的模样,然后就可以联想到钉帽的形状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了。这是对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应用,在课堂上是有必要出现的。此时再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由此引入制作强力电磁铁更为恰当。若时间充裕,可让学生利用课上已有材料尝试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如果时间紧迫时,作为课后拓展,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尝试。上好一堂课就像开车,有起步有加速也有刹车,我们会开车也要学会刹车,一节课要放得开也要刹车要刹得住。
        这节课,我教会了学生如何利用铁钉将一根曲折的导线拉得平直,如何去除残余的磁性,如何检验电池有没有电。环顾整节课的教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讨论与实验结合的方式,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后,大胆猜测与想象,然后我们共同找出解决的策略。通过实验前示范,实验过程中的巡视和指导,减少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手去实验、观察、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实验的效果。实验后让学生汇报与交流实验结果,使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努力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培养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上完课后反思教学环节中的“结节”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都尤为重要。而上出一堂优秀的课就像打造出一把好剑,需要经过不断的敲打、淬炼,才能让打出的“绝世好剑”熠熠发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