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国学经典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钟敏
[导读]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国学经典,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径,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的内心世界涂抹一份亮丽的底色。

钟敏   自贡市第二十八中学校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国学经典,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径,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的内心世界涂抹一份亮丽的底色。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国学经典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83-01

        国学经典蕴藏着我国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精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源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阅读国学经典,无论对人文素养还是精神境界,都能起到提升的作用——小则个人修身处世,大则治国理政。
        初中学生阅读经典就是让他们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让他们传承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健全人格、树立崇高的理想。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语文老师要自觉研究国学经典。
        语文老师平时要自觉地研究“国学”,阅读四书五经等经史子集,同时要学会整理收集,把这些经典中好的思想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利用课堂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比如,给学生讲什么是好学时,自然导入《论语•子张》中“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来说明这个道理。给学生上泰戈尔的《纸船》一课后,提到诗中所表现的童真童趣时,引《孟子•离娄下》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来揭示这个真理。语言简洁,道理深刻,一听就懂。中学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都是修身做人的哲学观。语文老师从这些研究中提升自己,引导学生在传统经典的滋养中提升人格和智慧,传诵经典,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炼和提升道德品质,在语文教学的环节中渗透国学经典的教育目的。
        二、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
        1.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语文学科作为文化的载体,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传承、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的特点。语文教师,应该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同时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面对这些经典我们将如何“吸取民族文化智慧”?除语文教材中精选的上百篇诗文佳作外,我们还应当把国学经典中的艺术珍品,渗透在语文教学的环节中去,让学生掌握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还使他们从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珍品中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脉搏。
        2.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时间来诵读国学经典。
        把国学中的经典作品编造成一本小册子,给学生留时间阅读,利用早读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发给文言版本或白话版本的书籍,扩大阅读面。上午、下午课间10分钟预备时间,可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①在初一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家诗》等内容。②在初二年级选读《四书》、《五经》的内容。③初三年级泛读“经、史、子、集”的内容。④开设校园“百家讲坛”,让老师和学生上台讲解国学经典,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3.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促使学生主动地感知事物,也可使学生注意力持久、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记忆牢固、意志坚强、情绪高涨。比如《诗经》一书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激发兴趣,让学生走进《诗经》的世界,这将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4.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学生在诵读的国学经典的基础上,让他们理解国学的内涵,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国学经典朗诵、学国学心得演讲、讲国学经典中故事等。学生对国学经典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时,让学生对这些国学经典进行分类整理:哪些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哪些是描写人文景观的,哪些是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整理过程中,学生既复习巩固了国学经典,也理解了国学经典的内涵。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珠宝,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流传千古,经久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性,启迪智慧,奔向成功之路;诵读它,可以陶冶情操,认识真善,领略人生境界之美……国学经典,师生共吟。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国学经典,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径,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的内心世界涂抹一份亮丽的底色。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一书。
2.于漪《我和语文教学》一书。
3.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