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的策略探研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吴南嵩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小学教育质量得到了质的提高。道德与法治法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小学生的性格是发展变化的,他们的价值观也奠定了这一时期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培养道德素质、提高法律意识的最佳阶段。教师应加强教学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和体验,帮助他们成长。本文简述了小学德育法治课堂的重要性,探讨了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小学德育法治课堂效率的策略。

吴南嵩   四川省叙永县落卜镇三家坝村小学  四川  泸州  646408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小学教育质量得到了质的提高。道德与法治法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小学生的性格是发展变化的,他们的价值观也奠定了这一时期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培养道德素质、提高法律意识的最佳阶段。教师应加强教学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和体验,帮助他们成长。本文简述了小学德育法治课堂的重要性,探讨了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小学德育法治课堂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21-01

        立德育人是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现道德建设和育人的重要途径和必要载体。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正确面对家庭关系,在课堂上有责任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当一个人心中有了道德,他才能依靠善恶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逐渐将其转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在当今社会,人才要德才兼备,有理想,知善恶,知义务,尽责任,这是道德法治课程的目标。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善于模拟情境,增加学生的体验,让学生逐步掌握课程的精髓。创设情境可以在课前的导论环节中运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心理。创设情境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课堂上,结合现实生活创设情境,为学生引经据典,丰富学生的知识,在课堂讨论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与学生的有益互动。
        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关于《父母多爱我》一课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讲授亲子情感,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引导学生与父母相处。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创造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回答问题,并与家长一起思考遇到的绊脚石。老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你们的父母爱你们吗?”?你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了什么?你和你父母有什么摩擦?”在老师的指导下,许多学生开始讲话。有的同学说妈妈带他去看医生,有的同学说爸爸带他去旅游,有的同学说父母经常吵架,有时很凶,有时很温柔。在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中的故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做出选择,并分析角色“莉莉的父亲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的行为。当他到家时,他看到莉莉还在看动画片,所以他对莉莉大喊大叫。莉莉哭了,打碎了她父亲的烟灰缸。”鉴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让全班同学进行探究。父亲的行为正确吗?莉莉的错是什么?你一生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一些学生说“父亲”不应该责骂,另一些学生说莉莉熬夜看电视剧对她的健康有害,她不应该摔东西。当学生谈论他们在生活中如何与父母相处时,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父母工作的困难,并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
        二、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小学生虽然年龄还比较小,但是很多重要的学习内容和个人性格都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


在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其关键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走进社会。教师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从而对课程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安全记心上》一课的内容时,学生需要学习安全出行、防水、防火、防电等知识,这是关系到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总是反复要求学生不要在水中玩耍,不要独自在野生水域游泳,安全用电,遵守交通规则。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小学生溺水,这说明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没有更多地关注身边的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如消防演习和逃生演习,在学校的固定地点观察不安全现象,如学生推推楼下和携带尖锐物体,以及在校园门口观察不文明停车和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了解洪水和火灾的危害性,记忆更多的交通规则,从而真正达到“安全第一”的效果。实践活动的开展应与课堂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体验更加丰富,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师应在实践活动中发挥绝对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管理和引导学生。
        三、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面对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他们很容易被吸引。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以丰富的声音和图片吸引学生。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代表。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学到很多课外知识,并且对各种新奇的视频和音乐感兴趣。教师还应使课堂“新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他们甚至可以让学生相信一些最简单的规律和道德。
        事实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学生的“结合”,而是认识和实施它,并将教科书中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更多的教学手段来丰富和振兴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长期的新鲜感。例如,在学习《正确理解广告》课程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学生年龄密切相关的常见广告。他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公益广告和获奖广告,让学生了解各种形式的广告。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虚假、夸张的广告,让学生了解路上的“小广告”。虚假广告具有很大的欺骗性,通常利用公众的知识弱点、从众心理和贪小便宜心理误导消费者。作为小学的道德和法治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识别广告。面对各种形式的广告,我们应该能够辨别真伪,而不是盲目跟风。总之,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接受更多的声音和图片在课堂上的冲击,改善课堂体验,从而记住更多的学习内容,将课堂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互动,给学生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并将教学任务落实到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包括品德、社会交往、家庭关系、环境保护、安全、校园生活、法律基础知识等,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必备技能。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相关,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嘉怡.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途径[J].小学生,2020,(10):73.
[2]杨洋.试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20,(09):145.
[3]林雪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2021,(02):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