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关于初中语文兴趣教学开展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陈宁志
[导读] 初中语文兴趣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局面,增加了新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达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陈宁志   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八一中学
【摘要】初中语文兴趣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局面,增加了新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达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教学,开展措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39-01

        一、正确对待语文,端正学习态度
        面对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轻视态度,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真正了解语文,体会语文的奥秘。学习语文不能局限于考试成绩上,语文不仅仅包括课文上的几篇文章,也涉及到经典名著,世俗文化。对于语文的基础知识,需要教师督促学生准确掌握,不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语文也不是单纯地听讲故事,不是只有娱乐的作用,学习语文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文学气质,也是为了更加了解汉文化,能够为保护汉文化付出行动。语文的学习情况之所以不容乐观,也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对于所学的教材并没有用心体会教材编排的用意。教材的编排虽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但仍旧是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不仅需要教材编排上应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带领学生速读全书,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征求学生关于教学的意见,对于他们感兴趣的文本可以适当拓展延伸,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文本,根据实际的难易程度调整教学安排。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正确对待语文,也要督促学生端正学习语文的态度。
        二、调节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
        初中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还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一门学科的评价往往与教师相关联。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友好相处,增进感情。教师通常情况下,按照惯性思维来思考问题,并没有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看法与想法。学习语文,需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学生喜欢谈论的话题,经常是网络热点问题,教师应该适当关注网络新闻,了解一些流行的话题或者语言,并且将其引入课堂,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生活之中,处处都是语文,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学习语文并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情,教师应该在班里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对于学生的提问与质疑,教师应该正确对待,不能故意躲闪或者为难,提倡学生多提出问题,与学生们一起合作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对于学生的意见或者建议,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感谢的心,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同学之间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三、施展教师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时候教师们都忽视了自己的个人魅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健全,所以喜欢模仿大人,而教师也是学生的重点模仿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表现出专业的语文素养,以及对语文知识的热爱。
        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所教的科目并不了解,在学生请教问题的时候支支吾吾答不上来,那么势必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学生可能不会再信服教师,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能会产生质疑不再密切配合教师,甚至有些学生会失去对教师的信任,认为你都有很多问题不会凭什么要求我们会。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扎实语文功底,也要表现出自己对知识不懈追求的境界以及精益求精、深入探索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态度,当然还要表现出学习语文并乐在其中的状态。以此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地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其学习兴趣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而且学生们对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的兴趣逐渐增强,开始注重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作。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大大提高,已经可以开始阅读一些比较有深度的文学作品,像是鲁迅的散文、我国的四大名著、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等都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
        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需求来调整教学方式,及时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结合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把重点、难点尽量安排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最高的时间段内,确保课堂效率。
        五、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们因为先天智力水平的差异和后天努力程度的不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的效率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也要对每个学生对症下药,也就是要因材施教。有些学生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对语文学习也充满兴趣,教师也往往会比较喜欢这类的学生。但是这一类学生的特点往往是比较容易浮躁,而且容易骄傲。所以教师就要让此类学生意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精彩绝伦,而他们目前学习到的知识只是冰山之一角,九牛之一毛。以便让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谦虚认真地进行学习。
        对于语文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要耐心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培养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参加课外活动,锻炼其他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
参考文献:
【1】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2】陈卓.初中语文兴趣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