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顾梓瑜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顾梓瑜
[导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升个人素养,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他们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基于此,本文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顾梓瑜     兰州市西固区合水路小学  甘肃省  73006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升个人素养,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引导他们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基于此,本文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42-01

        引言
        语文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包含了文字、古诗、阅读、写作等多样化的内容,还涉及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积极挖掘教材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门非常有乐趣的教学方式,同时对小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关乎着他们每个人往后的性格与才能的发展方向。灵活的阅读和领悟传统文化可以直接锻炼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生掌握这项技能可以明显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新课改后,教育部对小学生能力培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应用和传承能力是一个重点,所以各个学校重视并实践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是主流趋势。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不是单纯地让小学生看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传统文化介绍的书籍,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对所看内容的领悟能力。真正的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是同时强化小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然后再基于此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做更好的文化传承使者。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知识广阔。面对如此庞大的知识系统,教师很难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掌握。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的渗透,应针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工作,使得教师掌握教授传统文化课程的系统知识。如对于古诗词的吟诵应从小学低年段开始渗透,使得学生萌发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但前提条件是教师要丰富自身的吟诵知识,不断地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此外,在特别技艺的传统文化传承上也可采取多种资源,对于特别的中华传统技艺,教师可以邀请民间艺人作传统技艺分享,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技艺、习俗和礼仪等等,如古人的待客之道,以礼待人的行为方式,对于不同关系的人的称呼有何不同。


中国传统的礼仪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的“礼”文化。
        (二)利用古诗词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
        中国文化圈是中国人民几百年来的智慧。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它通过一代热障子孙和潜在的迁移促进了中国传统民族的形成。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古典诗歌。例:李白《寂静之夜》王庐山瀑布《王伦赠》等。在《寂静之夜》中,《仰望月亮,头回家》里,李白当夜看到月亮和头发,尤其是表达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感情。比如诗歌《谁知道盘子里有什么,晶粒》就是诗人看到工人们辛勤劳动时的一种热情,尤其是为了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古诗是传统文学的精华,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宝库。学习古语既能改善学生的文化文化,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注重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古语的重要性,使阅读的喜悦,同时更好地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重要性。读古语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使他们成为更好的传统理解。
        (三)通过传统节日促进学生的文化接受
        在《明》一书的三年级,老师们可以先用多媒体内容播放一首诗,然后告诉学生节日不仅是节日,而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然后,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朗读古诗,并使用书本工具来理解课文在语境中的意义。最后,老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些与节日有关的习俗,让学生明白,闲暇时通常会献上鲜花和墓地来表达死者的感情,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祖先、对长子风格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结合传统文化内容,向学生传授传统节日的深层经验,从而提高学生对良好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文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文字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小学阶段,教师应积极地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文字教学当中,研究出文字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发现人类文明的关键所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出猜字谜的教学活动,通过字谜分析文字的结构组成,使学生加深对文字结构的认识与理解,对文字解析充满探索的兴趣,主动研究文字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而激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堂上讲解每一个汉字的起源,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汉字的发展变化过程,使学生从汉字研究中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加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与了解。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有着重 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作品中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实现语文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房庆庆,聂邦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国教师,2020(S2):170.
[2]张桂珍.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家长,2020(35):123-124.
[3]宗先菊.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35):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