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评价体系构建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韩卫军
[导读] 课堂评价环节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
 

        韩卫军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  735019
        摘要:课堂评价环节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对教育教学活动有着重要推进作用。素质教育发展下的核心素养对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做出了新的理念导向,要求教师在正确解读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遵循课堂评价原则,具体探析课堂评价体系构建对策。文章从评价认识、评价环节、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以及评价反馈五个角度就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评价体系构建做出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堂评价体系;构建对策
        《语言文字报》、《语文建设》杂志中就开展教学活动作出了如下宣言倡议“教师要真讲、学生要真学、评价者要真评”。其中评价者要真评直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对高中语文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做出了新要求。
        为发挥课堂评价体系的教学引导与调控作用,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高中语文教师就要在构建课堂评价体系中将着力点放在核心素养上,要从核心素养出发,优化高中语文课堂评价体系构建。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体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与高中语文学科相衔接,碰撞出新的火花,被赋予了更为具体的内容。
        正确理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它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内容,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上,就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做具体教学思考。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评价遵循原则
        1.准确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评价时教师必须就上述四个维度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坚持其准确性原则,做到“刀刀必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掌握学生的关键性行为表现,保证教学评价准确到位。
        2.全面性原则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即在推进课堂评价时教师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综合看待。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标之一,更要将评价视角放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素养发展上,做综合且全面评价。
        3.高效性原则
    教师的教学评价必须及时落实,当学生完成作业、完成考试后,教师要及时落实评价,既要保证评价的高效性,又要发挥评价的灵敏导向作用。要借助及时且高效的评价避免教学评价在落实的过程中受其他的干扰因素影响。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评价体系构建对策
        1.转变评价认识,提升素养,科学落实评价
        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参与语文课堂评价的认识,一方面要认识到课堂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改变自己原有的错误认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留有足够的空间给评价活动,保证评价活动落实。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师要正确解读语文核心素养,理解其四个维度,更要将四个维度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
        当然,这是对原有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活动的创新与突破,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新挑战。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化认识,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只有教师的素养能够支撑教师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语文课堂评价体系构建中,这样语文课堂的评价体系构建才会因师资力量做支撑而更顺利。


        2.丰富评价环节,协调评价,前后有效落实
        这里所说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并不是单一的课堂评价或者课后评价,它需要语文教师协调好课前、课堂、课后的关系,在有效评价之中落实评价活动。
(1)课前——预习成果评价: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会在语文教学前布置对应的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初步建构。面对学生的知识建构成果,教师可以进行小检测或小提问,考量学生的预习状况,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认知水平的发展,从而获取反馈信息,发挥评价的监督调控作用。
(2)课堂——学习状况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留有3-5分钟用来完成课堂评价活动,这里所评价的重点可以是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情况,具体到上述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以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们做自我评价收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3)课后——作业考试评价:在课后,必不可少的需要教师就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试卷完成情况做评价,这里的评价能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作业完成中,也是结果性评价的重要表现,能够从相对集中的角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全方面分析,包括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状况。
        3.变化评价形式,多元评价,保证评价科学
        高中语文教师要变化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形式,遵循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特点,采取新式手段,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借助教学评价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
(1)多元主体评价:教师除了要将自己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角,更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评价活动中。即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以及同学的学习活动做相对具体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完善,不断探析语文学习过程中新学习方向,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档案记录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评价形式,它强调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综合性的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做分析。教师可以以档案记录的方式,将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了解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以及学习状况。定期就档案进行分析,考虑学生的学习成长趋势,协同学生一起重新调整语文学习活动。
(3)鼓励强化评价:每一个学生都需要鼓励,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独到之处。如有的学生声色好听,适合朗读;有的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极佳;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抓住学生的闪光处进行鼓励与认可,能够“扬长避短”,让学生们在获取足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上,实现自我提升。
        4.丰富评价内容,全面考察,了解素养发展
        高中语文教师要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内容,将评价的重点放在三个角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做全面考察,保证评价的全面且到位。
(1)考察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即就学生上述四个维度的素养发展做具体分析,将其作为评价重要内容;
(2)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发展状况: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能动性;
(3)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发展状况: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养成以及能力发展;
    只有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组成具体到上述三个方面,这样教学评价才更完善,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导向作用发挥才更到位。
        5.进行评价反馈,有效指导,找准教学方向
        刚才提到了教学导向作用,是指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直接导向,教师可以借助反馈信息的获取,重新找准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进行二次重点教学。
        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建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时必须就评价结果进行必要且科学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要考虑影响评价形成的多个因素,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等。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反馈更科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发挥更有效。
        结束语:
        上述从评价认识、评价环节、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以及评价反馈五个角度全面且立体的就高中语文课堂评价体系的建构做出了具体阐述,将核心素养带入到了高中语文课堂评价的全过程,是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评价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核心素养对高中语文课堂评价的导向作用,把握核心素养内涵,遵循教学评价原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课堂评价体系的积极作用,在完善语文课堂评价体系建构中,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邵建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22):118-119.
[2]姬云飞.聚焦核心素养改进评价策略——天水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发展,2020(01):115-116.
[3]张振.核心素养语境下高中语文课堂评价探析[J].文学教育(上),2021(05):20-21.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JQ2017-78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及评价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