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家校共育活动结合方法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李圆圆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模式也正不断发生改变,教师要尽可能适应这种变化,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提高学习的质量。

山东济南平阴县实验小学    李圆圆   2504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模式也正不断发生改变,教师要尽可能适应这种变化,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提高学习的质量。对此,教师要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思想,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激发出课堂活力,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这样能获得更好的改革效果。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家庭中的时间也较长,教师要想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家校共育活动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家校;小学;语文;成长
        小学语文是一门比较有趣和生动的课程。小学的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富有趣味性和探讨性,比较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好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保证学生能够最大化掌握课程内容。老师的教学质量也是十分关键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怎么样才能将知识有趣而高效的教给学生呢?就需要老师多思考、多总结,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有趣的课堂,这样,学生会更加渴望上语文课并且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在平时的备课中,老师要明确课程的重难点,把握课程的主题内容,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同时还可以安排一些趣味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在学校中教师负责好学生的学习任务,在家中,教师就可以与家长进行讨论,双方该如何共同努力,为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在家里就没人管的情况,家长的帮助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上更进一步,而且在思维上也会不断变得成熟。
        一、使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
        小学时期的孩子还没有脱离父母的呵护和照顾,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和心理都正处于成长时期,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要对孩子多关注一些。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家长都会存在一定的意识误区,认为自己将孩子送到学校进行学习之后,家长就可以不用管孩子的学习了,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小学生在内心中还是很依赖父母的,家长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不能认为自己只用负责孩子的吃喝住行等,有一部分的学习任务家长同样也是要承担起来的。对此,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和家长讨论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和一些日常生活情况,让家长即使不在学校当中,也能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学习时,家长也能做出相对应的措施。另外,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太忙,疏忽了对孩子上学习的关心,从而导致与孩子的交流过少,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疏远的情况。为了能够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内家长到校参观孩子的学习情况,拉近孩子与家长的距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有动力。



        二、帮助学生预习复习
        学生在上课前的备课预习是很重要的。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上课前先了解好学习的大概内容和老师即将要讲哪些内容,这样就能在上课时更好的跟紧老师讲课的节奏,以此达到更高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但是,要让一个小学生自己预习没有学过的知识内容是有点困难的,这时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在家中不仅能够督促孩子进行学习,而且还能在学习上对孩子做出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预习。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主动与家长进行商量,告诉家长孩子需要预习哪些内容,家长也能做好相应的准备,有效的提高辅导质量和辅导效率。
        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时,学生需要提前预习,并且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不高,很难看懂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时就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来了解文章的翻译,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家长能看懂文言文,然后能够给孩子提供学习上的帮助,这样学生就能做好预习工作。第二种就是家长不会,然后家长可以借助教学工具,与孩子一起学习,这样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在学习预习之后,在课堂上学习起来也不会太过于吃力,加上老师的讲解,一下就能掌握所学到的内容。
        三、带领学生语文实践
        小学语文中虽然很多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但是要想能够深刻的记住这些知识和掌握,还需要在生活中多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对此,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多带领学生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了解知识的如何运用,以此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并且在实践中还能学习到很多课本上所没有涉及到的知识,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成长。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课本中讲述了桂林山水是多么的壮阔美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多么让人惊叹,对此,没有亲身感受过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于是教师就可以与家长交流,让家长带孩子到家附近的户外,切实的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在大自然中有各式各样的风景,这无不让人惊叹,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之中,学生能够对文章有不一样认识。
        总而言之,学生在小学这段时期的学习,不能单靠学校的教师所完成,需要家长也要付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努力,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家校共育的教学观念不断被人们所认可,并且也在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也在不断创新,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教师和家长要多交流沟通,这样才能集结双方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
[2]陈静,刘兰英.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