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合优化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万爱华
[导读]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单独讲授的方式,按照单独的知识点逐步讲解数学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数学不同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各个知识点之间成了“孤岛”。

乐清市虹桥镇第八小学 万爱华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单独讲授的方式,按照单独的知识点逐步讲解数学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数学不同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各个知识点之间成了“孤岛”。由于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导致大部分小学生无法主动地将知识点之间联系起来,导致缺乏整体意识,无法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结构,无法有效应用数学知识体系解决各类数学问题。加强新知识与已学知识的联系,整理单元的整体内容,可使小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后,找到知识学习的路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单元整合优化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单元整合;优化;数学教学
        引言
        单元教学整合绝非只是简单地整合单元学习内容,而是以精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前提,站在宏观的立场上归纳单元中的详细内容,集中单元中的重难点,通过拓展、重构等策略加工单元知识点,以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可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更替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实现自我内化。数学教师应从宏观视角把握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有效实施单元整合教学,从而达到高效化教学的目的。单元整合教学要重点做好单元内容的重组与课时内容、单元要素的重构。
        一、单元整合课程的开发背景
        开发数学整合课程,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切实把握教材的知识框架,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与开发。在完成二年级“测量”单元教学后,我们在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测量技能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不少学生在估测指定物体长度时精度偏低,且在测量单元学习的结构性认识上较为模糊。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开发单元整合课,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提升,并在有关“测量”的结构性认识中实现再提升。单元整合课必须基于学生当下的学习实际,既不能是简单的单元复习,也不能超越当下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
        二、基于单元整合,优化数学教学
        (一)课时内容——递进式重构
        现行的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以递进的方式呈现的,教师在把握这些内容时既要关注知识递进的特点,还要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中,教师可对相关课时内容进行递进式重构,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寻找知识间的异同点,再逐步掌握局部,从而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叶澜教授曾经谈到,必须要格外关注数学知识的研究进程,在这之中有两个方面最为重要,其一,需要在知识体系中体现内在关系以及多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整合效应;其二,需要表现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上,关注其中的内在联系,注意协调发展。



        (二)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融合单元知识内容
        为了能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巧用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为小学生揭示数学知识的奥秘。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应分别以小学生阶段性所需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在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中进行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容延伸,才能使小学生在层次多样化的课堂中理解不同单元的不同教学主题。例如,在讲解“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在教学中能够帮助小学生区分小数与整数的数学概念,教师可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以万以内的数字运算为单元整合的出发点,并在计量单位的内容之上进行分子、分母的加减法运算拓展,可使学生结合以前的学习内容,初步认识到小数的概念,并在单元知识的总结过程中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原则进行理解。同时,为了使整个教学架构更具知识的相关性,以十进制分数与元、角、分等单位进行关联性教学,可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对比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整体算法
        小学数学课程中含有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这些内容常常总结了一些实际问题的算法,对于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所以很多学生无法理解这些知识的整体内容,无法从整体角度思考相关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无法构建整体思维。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引入一些基础的、简单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解答,并总结这些问题的一般算法,以此渗透整体意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整体思维。
        (四)渗透整体学习思想,强化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性
        单元学习的切入点,以及单元知识内容的探索性是能否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为了使课堂教学内容实现知识教育的正反馈,教师应利用单元整合的教学指导意义,调整数学单元的学习思路,并对数形结合问题进行科学的归纳,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强化自身的学习方法。以“多边形面积”单元整体教学为例,为了增加学生认识组合图形的整体性,教师可根据本单元的四个面积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知识拓展,增加图形的可视化,可使小学生从图形的整体层面认识到不同图形的特点。同时,为了提高整体教学的效益,教师还可以利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知识内容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小学生能够依据已学的内容进行新问题的解决。
        结束语
        总之,大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都会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而没有以整体的视角分析教学内容。而单元整合教学则有效把握了教学本质以及教学重点,在应用教材中体现出了教师的创造力。对于每位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方式离不开不断努力、反复尝试与深度探索。因此,教师应当站在宏观的立场上,虚心接受学生给出的建议,以灵活的方式重组和整合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助推教育观念的转换,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实现让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梦瑜.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单元整合”[J].知识文库,2020(22):63-64.
[2]魏玉瑜.浅谈对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认识[J].求学,2020(35):61-62.
[3]黄健华.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以苏教版五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7):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