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高为一
[导读] 《太阳、地球和月球》是2017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围绕单元的大概念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种天体的特征及其运动所引起的简单自然现象与规律。经过本单元学习,学生会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概念。

浙江温州市瓦市小学 高为一    325000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太阳、地球和月球》是2017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围绕单元的大概念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种天体的特征及其运动所引起的简单自然现象与规律。经过本单元学习,学生会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概念。
        《月球——地球的卫星》是本单元第5课,经过前4课学习和生活经验学生对月球已经有了较多认识,因此,本人根据学情和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具体安排如下:
        环节1:启“绪”:月球着陆点的选择       
        环节2:寻“需”:阅读并整理月球小档案
        环节3:探“序”:模拟制作环形山  
        环节4:思“续”: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月球并不陌生,知道月球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经过前面4课的教学,学生已经认识了月球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太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但学生对于月球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特别是月球表面的特征如环形山、月坑等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本节课构建寻找月球探测器着陆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对比、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方式进一步认识月球表面特征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2.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图片,发现月球特征。
        2.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
        3.能模拟制造环形山,认识环形山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积极搜索、整理信息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2.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教学难点】
        对月球信息进行整理,模拟制作环形山。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月球相关视频、月球信息整理卡。
        学生:月球资料阅读单(每人一张)、沙盘、沙子、镊子、各种大小不一的小球、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启“绪”:月球着陆点的选择
        1.说一说:你知道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什么吗?(预设:月球)
        2.看一看:播放中国探月工程视频。
        师:在探测器降落在月球表面的环节上,科学家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大量的研
        3.议一议:你会如何选择登月着陆点?
        (预设:要平坦一点的地方、不能有坑、最好是平地……)
        师生共同小结登月着陆点要求:
        ①区域平稳;②陨石坑较少;③坡度较小

      
        二、寻“需”:阅读并整理月球小档案
        过渡:要想让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需要先了解月球表面特征,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月球表面呢?
        (一)借资料单,寻需求信息
        1.看一看:仔细阅读资料单,查找会影响探测器着陆的月球表面信息。
        2.写一写:记录关键词在便利贴上。
        3.贴一贴:每个人汇总粘贴在小组月球档案中。
        (二)用关键词,学月面特征
        1.说一说:各小组上台展示小组月球档案,并说说你们组发现了哪些会影响着陆点选择的关键信息。
        2.学一学: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学习月球表面基本特征。
        ①月陆和月海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月球背面和正面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正面比较暗,背面比较亮)
        师:1.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月球上暗的部分是月海,而亮处是月陆。
        2.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哪个更适合探测器着陆呢?
        (预设:背面亮,适合着陆;正面面对我们,适合着陆。)
        师:我们掌握的资料还不够支撑你的想法,所以还要继续分析关键信息。
        ②环形山
        1)看一看:1.刚刚每个小组都找到了环形山这个信息,那什么是环形山?播放环形山视频。
        2.观看中国独立自主拍摄的第一张月球图片。
        2)说一说:结合文字和图片,你发现了环形山哪些特点?
        小结:数量众多、大小各异、深浅不一、形似圆形、环中有环。

       
         三、探“序”:模拟制作环形山
        过渡:环形山占领了月球表面,看来要想选择合适的着陆点,我们要对环形山有更深入的认识。你知道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吗?
        (一)微视频,知晓成因
        1.看一看:播放环形山形成视频。
        2.说一说:目前公认的环形山成因是什么?
        小结:陨石撞击说
        3.想一想:陨石是如何撞击形成环形山的?
        (预设:陨石速度很快,撞到月球上就会形成一个坑;陨石很重,撞下去会砸出一个个环形山……)
        (二)做实验,模拟成因
        过渡: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环形山,我们也可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1.想一想:我们不能把陨石和地球拿到地球上做实验,那要如何去做这个实验呢?
        师介绍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中非常常见的方法。
        2.说一说:①选择什么材料代替月球表面和陨石?为什么?
        ②实验过程需要注意什么?
        3.出示材料,微视频,介绍实验具体操作规范。
        4.做一做: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模拟实验。实验时间3分钟,记录2分钟。
        5.说一说:①根据实验记录单,各小组说说是如何制作出不同特点的环形山?
        (小结:小球大小不同,高度不同,撞击月面的先后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特征的环形山。)
        ②对于着陆点的选择,你有没有新的想法或证据?
        (小结:着陆点的选择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四、思“续”: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过渡:月球对地球究竟有什么影响会引起科学家要登陆探测月球呢?
        1.看一看:播放相关视频。
        2.说一说:请你们具体说说月球对地球会有什么影响?(介绍潮汐现象)
        3.想一想:月球一直保护着地球,是地球的卫星。
        4.辩一辩:经过本节课的学习,现在再让你寻找一个合适的着陆点,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呢?
        5.课外拓展: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的选取历程和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小结:科学家们排除万难选择合适的着陆点并成功将探测器送入月球,我们中国更是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国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