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的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业质量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洪璇
[导读] “大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高度的系统集成性,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独立开放,并使整个思政教学过程有良好的教学持续性[1]”。要实现“大思政”的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的课堂和学业评价,就要以系统思维的方式创建组织架构、转变教育理念、拓展教育平台、优化评价过程。

广东省广州市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洪璇  510308

摘要:“大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高度的系统集成性,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独立开放,并使整个思政教学过程有良好的教学持续性[1]”。要实现“大思政”的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的课堂和学业评价,就要以系统思维的方式创建组织架构、转变教育理念、拓展教育平台、优化评价过程。
关键词:“大思政”;职业教育;评价策略
        “大思政”视域下,其高度系统集成性特征包括,教学内容的系统集成性,实践与理论教学的高度集成性,将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与学生个体的高度集成。
        一、“大思政”教育视域的重要意义
        “大思政”视域下,思政教学内容与时代主题紧密相连,反映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突出教育主题。“大思政”教育视域强调教学过程采用与社会、生活、学生紧密联系的多种教学手段。“大思政”视域下,教育过程具有延伸性,不仅局限于校园的小课堂,更要延伸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思政理论。
        二、“大思政”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评价策略
        (一)开展多元化课堂发展性评价
        课程质量评价是学校对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并对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2]。“大思政”的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评价,渗透“大思政”的教育观。应构建职业教育的课堂质量评价体系,以评价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质量的提高。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以评价对象为主体,以发展主体为理念的教育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课堂教学的现实表现,更注重课堂效果的未来发展。在评价过程中,特别重视课堂教学是否体现出突出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强调通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预测未来发展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学校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与教师一起协商共同制定“大思政”视域下的发展目标,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努力达到发展目标。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生本观,决定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结构。在“大思政”教育视域下,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就要在课程标准、方案、教材以及课程实施理念等方面体现学生的“大思政”观,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在评价手段上采取评价、考核、访谈、作品分析、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在评价主体方面,可以把教师、学生、家长等社会不同阶层人士作为评价的主体。通过评价主体的反馈,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学习档案进行学业评价
        “大思政”的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的学业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共同发展[3]。“大思政”观对职业教育学生整体的道德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价值感,以及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社会转型期多元思潮冲击着学生的正确认识,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不良信息和负面能量不断扩散。而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仅局限于考试单一的方式,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要求的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长期坚持教育指导,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逐渐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影响。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学业质量评价应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知识与技能以及社会活动方面进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可把评价分为水平性评价、知识技能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他人评价、自我评价等。对学业质量评价方式采取学习档案评价,对学生历史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学习档案主要包括:“大思政”视域下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考试成绩、各学段作品以及学校、家长、社会的评价。建立学习档案评价,有助于跟踪学生成长经历,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和全面评价。
        (三)课堂教学及学业质量评价作用
        “大思政”视域下的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促进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有明确的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的评价,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为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了依据。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激励功能,加强了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课堂教学评价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业评价使学生内在的个人素质,充分地展现出来,让人们能够具体、客观地感受到他内在的品质。
        三、结语
        目前部分职业学校忽视思政教育的重要内涵,过分突出应用技术,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的提升,脱离在“大思政”教育视域下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的教育,不符合国家对长远人才培养的目标。“大思政”教育视域下对课堂及学业的评价,更关注学生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更注重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延平.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思考[J].奋斗. 2020(21).
[2]唐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论析[J].黑龙江教育.2021(1).
[3]陈军强.高校思政课现场教学协同模式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