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温星星
[导读]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育,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可以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由此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改变小学体育的教学现状、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平阳县麻步镇渔塘小学 温星星

摘要: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育,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可以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由此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改变小学体育的教学现状、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兴趣;培养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对小学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各界也对小学体育这门学科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重新认识体育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合理应用新的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活力课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果学生能够对体育学习充满兴趣,小学体育课堂就会充满生命力,进而高效率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小学课堂中,有些体育项目比较消耗体力,但是,由于学生的体力有限,不少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学习情绪。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应该积极参加运动,提高自身的体质,这样可以预防身体问题,从而更好地学习各科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除了能够提高运动成绩,满足学生的生理发展需求,也对学生日后学习也产生了深远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亲自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经过反复练习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了全面建设学生体育运动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保护自己,也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终身学习体育。
        二、激发小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建议
        (一)坚定“健康第一”的教学中心思想
        体育能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还有培养开朗的性格。体育强国建设,一方面要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国民体质。学校体育发挥着提升学生体质的重要作用,在提升学生体质的过程中,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开朗性格的培养。在体育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要保持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的提升。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当的运动,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中心思想,将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二)坚持创新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往往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学生差异性很大,在身体素质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教师需要制订分层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体育能力产生正确认识,既然主动弥补自身不足,也能够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动作技巧以及体育知识,保证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开展分层化教学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期间,小学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如兴趣爱好、生长环境、身体素质等,结合这些信息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与目标,保证其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相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开展分层化教学期间,体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对相关的体育训练项目进行不断调整,以此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保证其兴趣得到提高。
        (四)明确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
        小学体育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终身运动的意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小学阶段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紧紧围绕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现阶段来看,学生的运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小学体育课程进行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体育能力,客观评估学生的体育能力,帮助学生健全体育知识体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培养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当学生取得了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树立信心,根据学生体育能力的差异性进行评价。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也不能只批评,而是要适时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自主学习体育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经过兴趣培养,学生可以充分体会体育学科的乐趣,让学生主动锻炼,在体育训练中表现浓厚的体育热情,进而实现终身体育运动的目标。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体育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更能影响学生性格的养成。而让一节课“活过来”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小学阶段以校内体育课堂为主体,校外体育锻炼为辅,助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形成校内校外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这一理念可以保证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学生今后的求学生涯中意义深远,更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昌艳.论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5.
[2]谢衫衫.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参花(下),2020(10):65-66.
[3]巴依.刍议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