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陈薇
[导读] 本文从实际的教学课程设计着手,通过践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融合模式,展开对教学效果的深入分析,进一步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得出了信息技术中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为实验教学的改善提出一种有效的策略。

四川省中江教师进修学校  陈薇  618100

摘 要:本文从实际的教学课程设计着手,通过践行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融合模式,展开对教学效果的深入分析,进一步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得出了信息技术中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为实验教学的改善提出一种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应用研究
        1.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1实际课程设计分析
        以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课程《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教学实践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在课程开展之前,笔者借用信息化的技术,即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实际动手之前,先一步的了解具体的操作,而在这一环节中,从对知识技能的PPT模式的列举,提出基本的实验要求,即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练习称量、量取、溶解等基本实验操作,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理解,使得学生对本实验的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就是通过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的形式对实验过程方法,配合教材重点进行深入地讲解,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在实验课程的过程中亲自感受知识的应用与加工处理,并强化学生的知识点记忆以及操作能力和培育,让学生直观地面的多媒体实验教学,从中观察和分析实验步骤,进行小组表达与交流实验核心。
        最后,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之上,笔者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也进行了亲自的示范,对每一个步骤对照多媒体教学展示的要点,进行实际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整个实验的基本步骤。
        1.2教学认识与反思
        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结合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相较于传统的知识传授与操作示范,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实验的步骤,并且对于一些细节的操作把控较为到位。分析这一进步的原因,有两点,即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在示范教学的时候,由于空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学生并不能从各个方面对实验过程清楚地知晓,例如,前排的学生看得更详细,而后排的学生就较为模糊,因此,就造成整体实验教学学生操作动手的较大差异。而第二点,就是专注度地改善,在笔者亲自操作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出现走神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也就是没有吸引学生的目光,致使实验教学地开展效果不佳,当结合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时,学生对于视角更开拓、形式更新颖的多媒体教学,就展现出了较为积极的态度,也大幅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通过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教学,笔者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助力,在后续的实验课程中也就会针对不同情况,适当地引入信息化教学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实验学习。
        2.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1实际课程设计分析
        以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课程《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教学实践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在实验课程的导入部分,笔者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收集,汇集了各种常见物质的具体图像,并为学生重点讲解了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即干冰,强调其重要的实际应用效果的,也就是人工降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在实验开始前的知识学习环节,学生认真地听取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中有关二氧化碳的部分,顺利地过渡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的教学步骤。



        其次,结合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创新的融入知识点的归纳与分类模式,让学生更清晰地通过实验的模拟,对实验的过程展开初步的认识,达到强化实验步骤的目的。        例如,在装置的设计与选择的教学中,对于气体发生装置中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和催化剂这一步骤,笔者就结合互联网的知识检索功能,向学生展现了不同的实验情况,更深入地让学生理解反应条件在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最后,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之上,笔者拓展教科书中不够全面的地方,为学生方面地展现整个实验的详细步骤之后,再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
        2.2教学认识与反思
        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教学中,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合,笔者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大数据共享的优点,补充教学中的简略地方,让学生在细枝末节处,也能够增强理解,从而实现实验教学合理性与科学性的结合。因此,这对这一次的与“互联网+”的信息化模式的融合,笔者发现实验教学也是能够不局限于教材的框架的,更是能够突破教材的瓶颈,带领学生领略更为丰富多样化的化学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与优点。总而言之,针对教学实践的分析,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所迸发的活力与积极影响因素,使得教学传统观念发生改变,逐渐融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形成更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就是一种有效地教学改革方向。
        3、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时机把握和必要性。
        课程改革提倡运用信息技术,但不是滥用信息技术。传统教学中虽有一些不足,但同样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传承。比如板书,只不过是不多的几个字,但这其中包含着教师精心地设计、巧妙地安排和课文的主要脉络。工整地板书,清秀的字迹,对培养学生的美感、写字的规范也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即使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也不能省略板书这一环节。我们的新课改提倡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精彩,使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更优秀。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太激进,以免造成其他不良影响。而且一定要掌握好运用信息技术的时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
        这样一来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就有了更大的提高。因为当代课堂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所以课堂教学的随机生成很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的宏观调控要灵活,把握好每一个教学契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是就要对课堂多一些预设,做到有备无患,也可使课堂教学进行的更顺利。这么一来,对于一堂课来讲,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的时间和顺序就会多样化,无法确定。所以不要强求每堂课都运用信息技术,而要注意课堂的生成,时机成熟,如此才会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有就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新课改以“学生为主”,就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是最终目的,教学方法又何必拘泥于形式,本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相整合的观点,利用幻灯片,或实物投影来进行化学教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实验教学创新的模式,更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培育计划。因此,通过对实际教学计划的结果分析,认识信息技术的多维度、综合性的优点,就是研究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谢顺锋.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 读写算, 2020, No.1151(04):26-26.
[2]刘军赫, 刘艳.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8(10).
[3]晋朝升.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 000(009):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