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点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林青
[导读] 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对于小学课堂的道德法治要求日渐迫切。核心素养的提升、良好品德的培养等一系列的构建,我们都要依赖于从小开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小学   林青

        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对于小学课堂的道德法治要求日渐迫切。核心素养的提升、良好品德的培养等一系列的构建,我们都要依赖于从小开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该课程旨在营建学生的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深入人心,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学习的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道德与法治》里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当个体在复杂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中。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和关键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应该从以下几关键点入手。
        一、深挖教材道德感知点
        在教材编写时,坚持多样化和开放性的原则,把主题班会、社会调查、参观走访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融入其中,使得课程的学习向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开放,向德育实践的其他环节开放,向社会范围内的德育资源开放,充分体现社会学习的属性,让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以及互联网可以提供的拓展性资源,实现学科能力的提升。这正是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协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教材,以探索教学模式多样化为目标,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它的编写以身边的生活为主要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逻辑。与以往不同的是,教材的文字较少,可以计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实际推测故事及故事蕴含的道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自制力较差,要他们长时间地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他们往往会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自然就会下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难以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前要深挖教材道德感知点,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带领他们深入课堂学习,利用教材编排设计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近及远,结合学生不断增长的年龄和阅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三是采取循环往复、螺旋递进的呈现方式,强化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层推进。四是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也要特别注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既注重了传统节日、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也注意使用古代诗歌、传统格言及谚语等题材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二、用透课堂道德体验点
        道德与法治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爱思维,敢于实践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探究知识、实践知识等,进步深化自身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认识体验道德。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游戏”教学,提高自主发展
        游戏活动孩子们最感兴趣,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比如教学《不一样的你我他》时,我安排了两个游戏,一个是《圆圈变变变》:让学生发散思维,一个小圆圈加上几笔可以变成哪些动物,体现动物不一样的特点。第二个游戏《找不同》火眼金睛找出貌似相同头像的不同点,让学生明确只有保持自己的独特点才能与众不同,只有不一样的创意才会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2、回归“生活”,显现核心素养
        小学生能健康快乐成长,拥有积极乐观的思想,以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是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所期望的。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日常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以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引导他们走向优良的思想道德之路,这是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用活课后道德延伸点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源于生活,要从课堂出发,再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社学生去体验生活、实践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在课上,它还蔓延到我们的周边生活中。学的目的是实践,让学生将知识消化后,学以致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不只是课上的40分钟,它还延续到平时的点点滴滴。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该门课程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优良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注重道德与法治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尽量将一些课程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清楚其应用价值,并在生活中自觉加以应用。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教学情况,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敬老院参加敬老活动,为老人们洗衣服、擦玻璃、大扫除等,让学生树立起敬老、爱老、孝顺老人的意识,并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孝敬。经过这样的实践德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为学生树立起典型,并成为学生学习的优秀榜样,激发学生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带领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将班内完成作业始终优秀的学生树立为典型,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在榜样的带领和影响下,就会激发出大家的好胜心,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会向着榜样的方向而努力,无形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对此,教师应当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