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张秋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张秋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摆在学生面前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初中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他们辨识是非的能力还很薄弱,他们时而成熟时而幼稚,时而乖顺时而叛逆,时而明智时而无知,面对世界如此多的未知,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咸丰县小村乡民族初级中学 张秋    445613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摆在学生面前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初中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他们辨识是非的能力还很薄弱,他们时而成熟时而幼稚,时而乖顺时而叛逆,时而明智时而无知,面对世界如此多的未知,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班主任作为初中学生们的“权威”,其教育方式对学生是否能形成科学正确的三观,是否能成为一名品德优异的中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一代的青少年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担,因此,初中教育除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外,更要注重品德的教育。
关键词:心灵;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要想成才,首先要学会做人,如若一个人品德败坏,即使是一名科学家也会遭人唾弃。初中的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对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是重中之重,值得引起各界的关注。班主任在初中孩子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是尊师亦是益友,德育工作大部分落在了班主任的身上。班主任应当因材施教,积极去探索学生的心理动态,走进学生心灵的最深处,打开学生紧闭的大门,做好德育工作。本文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面出现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解决策略。
        1.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面出现的不足
        目前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提高,但在实践中仍旧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要想管束他人,首先要约束自己。个别教师在处理问题上差别对待,行为举止有待改善,而却要求学生德才兼备,给学生做了错误的示范,无法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其次,一些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依旧以曾经旧的思维和想法进行说教,使得与现代学生的思想脱轨,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理;最后,教育方式过于单一,老师只是一个人向全班人讲述应该怎么做,使得学生在听讲时注意力分散,无法真正吸引学生,探索不到内心深处。
        2.解决策略
        2.1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初中生正处于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他们既成熟又幼稚,辨别是非能力相对不足,需要正确的引导。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最常见的老师,既管束学生,又是学生的依靠,是很关键的一员。


班主任的行为习惯,做事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很容易受到学生的模仿,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处事公正,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耳濡目染,学生也会“看样学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团结同学,爱护集体,反之,如若班主任行为懒散,区别对待,带来了不好的风气,对于这些意志力薄弱的初中生,不免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潮流”,潜移默化带给他们不好的影响,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一举一动尤为重要,要塑造举止端庄,德才兼备的形象。
        2.2抓住学生的心理动态,走进学生心灵
        时代在不断变迁,科技在不断进步,随之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和上一辈的人相差甚远,所以老师不能以自己的角度去窥探学生的心路历程,学生现如今越来越注重人格、自尊等问题,想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动态,老师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去学习,去探索,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导和规劝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叛逆。比如,学校可以组织班主任座谈会,针对那些难管理的特殊的学生进行讨论,从其他老师身上学习和借鉴教育方法;老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资料或者课程,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真正花功夫去探索怎么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很重要,有的学生适合管教,有的学生适合鼓励,有的学生则适合私下教育,因此,班主任任务艰巨,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这样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引导。
        2.3采用多元化形式教育,打开学生心扉
        在上德育课时,初中班主任一般会利用半堂课进行大段的说教,剩下半堂课则留给学生写作业,这样的教育形式不免太过单一。有时对于一些犯错误的学生,老师会直接点名批评,或者上台进行反思,这种方式对于某些学生可能会起到警示作业,但是大多情况下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正是出于“小大人”的阶段,很注重所谓的“面子”,所以在教育时对不同学生要采用不同形式。比如,班主任对于那些“面子心”严重的同学,可以单独询问;对于一些相对成熟的同学,老师可以以一位朋友的姿态去关心慰问;对于一些较敏感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他身边的朋友来得知其内心活动。此外,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同学写匿名信的方式了解同学们心理问题的共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工作在初中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忽略自身品格的提高,传统教育观念落后,德育方式过于单一等应当积极地进行纠正,班主任首先要做好自己,为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然后要抛弃旧的思想,积极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学习,探索学生心理状态,最后要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教育,让学生真正的敞开心扉。
参考文献:
[1]冯大伟.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艺术[J].教师,2020(27):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