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邓素萍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邓素萍
[导读]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途径,探究如何更好的实施教育同样至关重要,而历史学科作为学生直接认识人类发展历程的一门课程,不仅考察学生的应试能力,还要求学生从历史学习中汲取历史经验和智慧,传承人文精神,并且掌握一定的史实知识。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    邓素萍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人类文明延续的重要途径,探究如何更好的实施教育同样至关重要,而历史学科作为学生直接认识人类发展历程的一门课程,不仅考察学生的应试能力,还要求学生从历史学习中汲取历史经验和智慧,传承人文精神,并且掌握一定的史实知识。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同时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历史课程面临着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挑战,对教师及学生更是巨大的考验。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究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此增强教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运用、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多样化的发展使教师在教学模式上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益处颇多,同样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善于分析所选择的信息技术,更要预设和模拟现实课堂教学,并以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选择要慎重,要避免直观手段选择不当和滥用,防止不良信息技术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以此为前提,信息技术则可以在历史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及效果。
        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历史学习为根本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辅助手段出现,不宜主次颠倒,也不应认为所有的信息技术都能产生有效学习效果。
        一.创设科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首先,在课堂教学导入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放映纪实影片、观察真实摄影图片等方式创设出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所预设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此处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其次,直观的影片或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切身体会历史事件,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国心,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达到了历史课程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时,教师先播放关于抗日战争前线战士抗战纪实视频,烘托课堂氛围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记忆,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理解历史教材
        信息技术更新下产生的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慎重遴选,运用恰当的信息技术往往事半功倍。比如教师在课堂总结环节中,运用多媒体将历史事件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来做成一个时间轴,既有利于学生总结归纳知识体系,节省时间,又可以使历史时间顺序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所以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现代化中必不可少,教师要善于挖掘现代科学资源,并且转化为课堂教学手段。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以将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归纳总结制作成一张思维导图,以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三.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倡导“沉浸式”学习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缺乏趣味性,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也难以找到参与感,缺乏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首先信息技术参与历史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制作精美,使历史不再以枯燥的理论知识出现,能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扩大学生学习范围。其次信息技术在历史课程中的运用有利于倡导“沉浸式”学习,所谓“沉浸式”学习指的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进历史学习之中。
        例如,在学习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投影的现代信息技术演示春秋末年诸侯纷争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历史教材,将复杂的历史知识简单化。
        四.利用媒体普及化,帮助学生充分采用“碎片式”学习
        当今社会,随着社交软件的发展,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都以社交软件为媒介进行沟通,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还可以分享相关的学习资料,所以教师除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外也可以思考如何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而移动端的网络社交软件所具有的便携性、传递信息的广泛性和及时性都可以被教师利用起来,教师可以在班级群或学习兴趣小组群内分享历史学习资料或知识卡片,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碎片式”的学习,将直接发生途径转变为间接转化途径。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各朝代与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简略化,制作成知识卡片,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和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进程逐步加快,高中历史课程所面临的挑战也急剧增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是开放的社区型教师,所以要结合当代社会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教学方式,积极钻研教学,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讲授相结合,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努力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效率,以多种途径改善目前所出现的教学困境,这样教育才能作为延续人类文明的高效手段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郑允良.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融合的课堂模式[J].高考,2021(19):131-132.
[2]周杨.探讨信息化环境下学校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J].高考,2021(03):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