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养培养:让综合实践活动灵动起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郑红建
[导读] 新课改以来,随着新的教育问题的出现,教育理念不的断创新,教育改革也逐渐被提上日程。小学作为一个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结束儿童时期的幼稚,是塑造良好的个人品格奠定基石,人的成长过程的重要阶段。因而,我们小学教师应认清教学现状,重视身上所负有的重大使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模式,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 郑红建

摘要:新课改以来,随着新的教育问题的出现,教育理念不的断创新,教育改革也逐渐被提上日程。小学作为一个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结束儿童时期的幼稚,是塑造良好的个人品格奠定基石,人的成长过程的重要阶段。因而,我们小学教师应认清教学现状,重视身上所负有的重大使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模式,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基于素养培养的理念,小学实践活动中综合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关键,而既要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要锻炼其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实践活动灵动起来。
关键词:生活为导向 小学教学 综合实践
        小学教学过程中,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综合素养。这种综合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个人乃至其今后的学习生活都非常关键。因而,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难题。比起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传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现实背景下,我们教师应当学会制定以综合素养为导向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孩子们灵动地、可持续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
        (一)未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重要性
        处于一个好奇心爆棚,好动的年龄,一些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刻板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都缺乏兴趣,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参与丰富生动有趣的课堂。然而,如今的教学现状下,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往往仍是将“唯分数论”常记心中,一味地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忽略课堂形式是否能够吸引人。但是,我们教师应当认识到,学校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传授理论知识,提升学生技能,更重要和更长远在于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使其在今后的社会中能够更好的生存和生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呈现更多锻炼学生此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内容不够创新,脱离实际
        应试教育思想的极大影响了许多优秀教学人才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型发挥,即使老师们意识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在布置教学活动的时候仍然要求学生执行同样的重复的教学任务。长期以往,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会逐渐退却,与生俱来的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会被严重打击,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知识的理解掌握也会大打折扣。因而,呆板、枯燥乏味的重复性劳动因尽量避免,教师应当关注教学任务的趣味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下,学生才会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才会达成。
        二、开发以综合素质导向的实践活动
        (一)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规划实践活动
        “你想要的不一定是学生想要的”,只有从学生的自主意愿出发,征求学生的意见,例如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决定下次综合实践活动地内容,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之所以会有很多教师制定的教学内容不受欢迎,学生反响不高,其根本就在于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从多个方面思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只有真心才会换来真心”要想取得不全错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效果,需要每位制定教学计划的教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加入我们教师开展设计种植花草的实践活动,首先,我们需要询问学生意见。是否要采取这个实践活动?怎样进行?选用什么品种的花草?或者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喜好,让他们自己内部决定,甚至可以写下方案供教师参考。
        (二)以生活出发,培养生活综合技能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早已告诉我们,要学会一切以时间、地点、对象为条件转移,以达到目标为核心要点,采取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一个抽象的知识点时,比起用纸笔写一写画一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带领学生模仿教学内容,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器材进行演示,再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的方法更为灵活可靠,也更贴近实际。
        又比如,如果老师想要将交通规则完完全全教授给学生,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利用PPT讲解交通法规,或者利用制作好的视频进行教学。然而在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初步理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慢走”的概念,而对于到底黄灯怎么慢走,多慢,或者是遇到一切情况是否都遵循这个规则,他们无从得知。因而,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首先在课堂上进行初步的理论知识传授,然后和学生约定时间去实地测验。在节假日或者周末,由各家长带着学生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进行人行道过马路实验,让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知识并融汇贯通,很好地运用知识。这样创新的不脱离实际的,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受限于课堂的弊端,将课堂真正意义上与生活有机融合。既能加深学生对交通规则的理解记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加强生活的综合技能。这样一举两得的教学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三)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中早已具体提出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党的号召下,我们教师也应当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手段达到培养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可以布置让学生到敬老院看望关爱老人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此任务之下,学生自发组织团队去敬老院照顾老人,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社会中此类弱势群体的存在度之高,因而学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关注和关爱,同情心被悄然激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不只在于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通过生活作为一个永恒的老师,教导学生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在此过程中能学到某些实用的技能,可以收获颇多。而这些能力和效果是传统的课程难以给予和达到的。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应该关注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顺应素质教育的时代趋势。每位教师都应该发挥出自身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全面更优质地得到学校的生活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无限乐趣,这样的灵动的实践活动可以说是活力无限和价值斐然。
参考文献:
[1]周遥.以生活为源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学苑教育,2021(10):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