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预防和规避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策略 陈公深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陈公深
[导读] 伴随着学校教育的有效发展,校园学生的欺凌事件仍旧存在,尤其在青春期的叛逆阶段,其欺凌实践的发生频率尤为较高。因而作为初中阶段的班主任教师,则应当充分发挥其班级管理的育人作用,以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加强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从而使得这一恶劣事件能够得以有效的预防,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绿色健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成长。

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   陈公深

摘要:伴随着学校教育的有效发展,校园学生的欺凌事件仍旧存在,尤其在青春期的叛逆阶段,其欺凌实践的发生频率尤为较高。因而作为初中阶段的班主任教师,则应当充分发挥其班级管理的育人作用,以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加强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从而使得这一恶劣事件能够得以有效的预防,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绿色健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成长。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校园欺凌事件;预防策略
        引言:
        欺凌事件多为以强欺弱、蓄意持续等的方式,伤害或欺压其他学生,致使被欺压的学生无论在心理上或是精神上、身体上等都受到较高程度的伤害,致使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学习生活等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作为班主任,每一位学生都是需要被关心、被保护的存在,教师应在平日的班级管理中加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全面预防并规避这一现象的发生。
        一、造成校园欺凌形成的因素
        (一)严重缺失家庭教育
        事实上,家庭因素是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同时亦是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影响。但目前大部分家庭更多的是以将精力关注在工作、经济等方面,对于学生的关心则逐渐减少,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家长的关心与教育,从而在自我发展中逐渐汲取不良思想,致使心理产生变化。此外,部分家庭由于家庭破裂,对于学生的态度暴躁敷衍,从而造成学生的心理逐渐扭曲。
        (二)学校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尽管教育的发展已逐渐倡导对于学生减负减压,但同时亦是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导致教师与学校在教育上仍旧将注意力关注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与关心[1]。甚至于部分学校仍然存在“尖子班”“火箭班”等,对于排名靠后的班级则在无形中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学生的心理意识逐渐产生变化,并逐渐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更是加剧了与“优等生”之间的恶劣关系。
        (三)社会环境造成的负面因素
        网络环境的发展使得信息开放化与共享化,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作用,但亦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效果。初中生处于叛逆期,且心智与思想认知并非得以全面形成,因而亦是易于受外界因素所干扰。在这一因素驱使下,学生的心理逐渐形成消极思想,尤其是网络游戏的诱惑,更是让学生深陷其中,从而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形成不良的思想意识[2]。
        二、预防和规避策略
        (一)构建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
        班主任在与学生关系的构建上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体现在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教育认真负责,积极管理班级秩序,但学生仍不能信任教师。


事实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教师并未用对教学方法,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付出,亦是看不到教师的努力,反之,却只看到教师与其“作对”的一面,久而久之,这种误会则逐渐加深,从而影响教师的班级管理效果。因此,教师应当作以充分的反思,在方式上加以调整,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将对于学生的关注点落实于“人”,而并非学生的学习成绩。基于此,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展开对于学生的了解工作,比如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心理情况等,进而依据学生的具体问题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式。同时,应加强对于学生的关心和关怀,以更加真诚真切的方式关心学生、评价学生,从而促使学生了解教师的关心,进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3]。除此之外,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而班主任还需加强与各个学科教师的沟通,加强与班干部、学科代表等的沟通,以及时跟进学生的心理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通过与学生构建更加紧密的友谊关系,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
        (二)加强法治教育
        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教育中,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法律法规等都是学生应学习具备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班主任需要加以重视,定期举办普法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以促使学生学习并了解法律常识,明确行为的正确与否,形成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同时,还应当让学生明晰不良行为的后果是什么,又应该怎样通过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等等,以从法律层面加强对于学生思想行为的构建,以规避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其次,在网络道德教育层面,其亦是尤为重要的教育环节。网络环境尤为复杂,对于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4]。基于此,班主任则应当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使其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运用网络,了解网络的利与弊,进而提升其网络道德。
        (三)家校联合,预防事件的发生
        前文所述,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最为关键,也最为直接。因此,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指导时,应当加强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教育,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并引导家长加强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以提高家长的教育重视度,从而配合至教师的教育工作中,进而规避并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则可定期召开家长会,提高与家长沟通的几率,同时,指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学生,增强其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从而避免校园恶劣事件的形成。
        三、结束语
        在校园欺凌的事件中,班主任在其中具有较强的教育影响作用,因而班主任应当积极做好这一事件的防护措施,从根本上预防这一现象,以促使学生能够在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学习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以通过合作共育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有效规避不良的校园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俊冬. 初中班主任预防和规避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 2018, 000(009):74-76.
[2]李全保. 初中班主任预防和规避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策略探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3]韦汉光. 浅谈班主任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事件[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4):187-187.
[4]殷燕. 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防范对策研究——以微观环节班主任工作为视角[J]. 发展,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