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思政“四段三式三融”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李先栓
[导读] 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落实学生“三观”培养,突出教师、教材、教法三项改革重点。“四段三式三融”教学模式,体现学科课程教学“课程思政”的策略方法。“课程思政”教学体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内容,体现在学科教学“探究式-体验式-感悟式”认知手段中。

江苏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李先栓    223800

【摘要】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落实学生“三观”培养,突出教师、教材、教法三项改革重点。“四段三式三融”教学模式,体现学科课程教学“课程思政”的策略方法。“课程思政”教学体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内容,体现在学科教学“探究式-体验式-感悟式”认知手段中。课程思政“思政三融”教学模式,创造性实践“对分课堂”、“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  课程思政 “四段三式三融”教学模式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304[文献标识码]A
        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天津“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讲话指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突出教师、教材、教法三项改革重点,将爱国主义和“四个自信”教育贯穿于思政课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 [2]。高职课程思政,教材是根本,不能脱离教材谈思政,思政是知识点教学的延伸,是知识教学的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师德师风表现教师的思政水平;教法模式是手段,体现教师教学的技能技巧。
        一、高职课程思政“四段三式三融”教学模式建构依据
        ㈠高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⑴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⑵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重,促成学生培养“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⑶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㈡高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推进,本节课程可能联系的思政内容有:
        ⑴核心价值观: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⑵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⑶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⑷“中华传统文化”关于理想信念、团队合作等十五大类思想: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乐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知行合一、躬行实践;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以诚待人、讲信修睦;中和泰和、和谐相处;治不忘乱、居安思危。
        ⑸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⑹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到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学有所成,报效国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⑻生命价值教育:关于人的生存与生活、成长与发展、本性与价值的教育。珍爱生命,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二、高职课程思政“四段三式三融”教学模式框架结构
        基于“对分课堂(隔堂对分)”、“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构建适合高职课程教学的“四段三式三融”教学模式,开展学科教学、学科育人、综合育人的深度探索,开展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 重视课程教学的情境体验和学生的实践训练。教学程序“四时段四分课堂”,教学方法“探-验-悟”(探究式、体验式、感悟式)三式认知;“课程思政”课中课“点-嵌-化”(画龙点睛法、专题嵌入法、元素化合法)三法融合。
        教学案例选自五年制高职通识课程《化学与生活》“正确使用药物”一节[3],明确主题如何“正确使用药物”的措施,一是浏览课文,根据“健康保健”总体目标选定课文重点“药物滥用”;二是情境导入,结合现实社会生活实际,嵌入专题视频资料《央视李咏主持(315频道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三是把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知识点进行融合,联系社会主义价值观、辩证法、中华传统文化等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㈠课程教学“四段三式”教学模式:“四分课堂,探-验-悟”——课内外有机结合
        “四段三式”教学模式:“四段”指课堂教学程序“四时段四分课堂”;“三式”指创造性教学三个层次“探究式-体验式-感悟式”。
        1.第一时段——上节课的下半课(10-15s):自主探究阶段。教师介绍本节课内容,学生预习与讨论。
        课前引导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面对问题、明确主题;循循善诱、润物无声。
        ⑴结合课文怎样探究?学习材料:课本,超星泛雅MOOC学习平台,或手机微信、QQ发送课件、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自主探究的问题。
        ①浏览课文,请根据“健康保健”教学总目标选定本节课文重点;
        ②观看视频《央视(李咏主持315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扫描微信二维码或搜网址:
        https://tv.sohu.com/v/dXMvNTU2MTc0Ni8zMDc4NDc4OS5zaHRtbA==.html。
        ③结合视频思考“现代教育理论”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自然科学课程如何“思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④熟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核心价值观、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科学发展观、唯物辩证法、中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
        ⑵明确下节课上半课任务:汇报与补充:汇报上节课及课前预习视频和课文材料探讨的主题与思政认识——体验探究设计:
        ①正确认识药物不是像医学院学生学习课文关于药物的结构、制备、疗效和不良反应内容,重点是什么;
        ②根据思政认识的提示点进行讨论汇报;
        ③教师指导与补充。
        ⑶“课程思政”思考理解认知:学生根据知识点结合思政元素自主认识,感知与探究结合。
        ①世界观认识:抗生素滥用、细菌耐药认知、《滥用抗生素危害》认识二重感染等有关唯物辩证法方面的认识;
        ②人生观认识:视频《央视(李咏主持315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认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破除“药物迷信”;
        ③价值观认识:专家会诊、寻求和使用感冒良方、生命价值教育。
        第一时段教师的引导、讲授,知识点与问题“重点拨而不穷尽”,给学生留出课间探索的空间。课件展示的内容指导性成分提升,讲解性成分降低;不忠实地呈现书中的材料,不提供完整、丰富的教学内容。探究的过程相比传统“讲授法”的照本宣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
        2.第二时段——课间:探究设计阶段。学生搜寻资料、网上名师课堂和视频材料,小组讨论,构思作业,设计汇报探究过程,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⑴围绕课文内容的归纳提炼:根据课文内容的直接问答;根据知识点线面进行系统归纳分类;根据前后文内容衔接理解的知识链接;构建新知的知识建构,等等。
        ⑵围绕作业内容的构思巩固:现成内容的认识理解与体验,思维训练问题解决方法,空白内容的网上搜寻与整合,等等。
        ⑶围绕课程思政的理解认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
        第二时段的课间探究设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是以后工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学生科学启蒙的训练,培养未来科学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时段构思作业过程,有些在书上直接找到,作业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不能直接从课文找到的,则是“建构新知”的思维创新过程。
        第二时段是模式实施中最关键的一点,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3.第三时段——下节课的上半课(25-30s):体验汇报阶段。学生汇报与讨论探究过程,教师讲评与补充。
        课中讲解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汇报交流、尝试解决;讲评点睛、答疑解惑。
        ⑴围绕课文标题确定重难点: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成果:感知与探究结合。
        ①重点:正确认识药物不是像医学院学生学习课文关于药物的结构、制备、疗效和不良反应内容,重点是:药物滥用(如抗生素)、禁毒;
        ②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视频材料思考“课程思政”与学生的“三观”培养。
        ⑵围绕课文内容归纳提炼:教师讲解,点拨与补充。
        ①直接问答:天然药物——中药的代表李时珍,代表著作《本草纲目》中收载天然药物多少种,药方多少个;
        ②归纳分类:药物分类:西药和中药的种类;
        ③知识链接:中药提纯典型代表物麻黄碱。麻黄碱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药物作用原理是兴奋作用,属于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兴奋剂。学名羟基甲基苯丙胺,去掉羟基,甲基苯丙胺商品名称冰毒。
        ④知识建构:中药与西药成就比较:民间说法“中药治人、西药治病”,中药“固本培元”——对艾滋病保守治疗有疗效。
        ⑶围绕作业内容的构思巩固。现成内容的认识理解与体验:如吸毒危害健康(习题第5题)。
        空白内容的网上搜寻与整合:如吸烟危害健康(习题第2题)。
        思维训练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课文题目“正确使用药物”与课文内容“阿司匹林、青霉素等结构、制法、疗效、不良反应”的介绍是否匹配?
        ⑷围绕课程思政的理解认知:学生的“三观”培养方面。
        ⑸教师的补充指导。①全程指导:提供课件材料:上半课(指导与补充)-思政“课中课”同向同行模式《正确使用药物》;
        ②课前引导:提供视频材料:《央视(李咏主持315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③重点补充:嵌入专题:感冒发病机理、治疗感冒良方;
       总结归纳——《滥用抗生素危害》:诱发细菌耐药、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造成社会危害;
        ④思政要点:学生的“三观”培养方面。
        第三时段“体验汇报阶段”体现“翻转课堂”的特点,比较传统课堂教学“课堂讲解+课后作业”,教学形式变成“课前学习+课堂研究”;课堂内容由知识讲解传授变成问题研究,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变成学习指导者、促进者,体现教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灵感的作用,实现教学相长[5]。
        第三时段的探究设计汇报体验,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目标是以后工作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小学阶段的教学设计或其它行业的工作方案设计、市场调查等等,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教学的过程。
        第三时段构思作业的“体验汇报阶段”,如滥用抗生素危害4个知识点“诱发细菌耐药、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造成社会危害”,通过自己搜索资源、优选答案、汇报体验、老师指点等环节感知、体验、感悟,学生能够牢牢记住。知识点的掌握过程体现学生探究设计的训练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究设计得出结论,这就是知识掌握记忆的过程,“理解到不用记忆的过程”。需要这个知识点或结论的时候,回顾思维训练过程,通过思考便能推出结论,传统的讲解-理解-记忆(背诵)过程,记住的也会遗忘。这样的教学方法,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培养了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养成。
        4.第四时段——课后:感悟创新阶段。技能对接、实践应用;反思感悟、尝试创新。
        课后时段落实教学方法:感悟式教学。包含独立作业、情感体验、拓展延伸、感悟创新,四个方面层层递进,提升思维能力、评价教学效果。
        ①独立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才能落实情感体验、拓展延伸、感悟创新。经过前三个时段学生的探究设计、汇报交流,教师的讲解、评价、补充,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能够完整回忆教学探究过程,知识点或结论通过学会设计、学会探究得到,不是理解后的记忆(“深度理解记忆法”要求理解到不用记忆的程度,即要求学生自己探究出结论答案,不是背诵别人的答案[6])。
        ②情感体验。前三个时段“建构新知”,通过教师的补充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需要一个学习和理解新知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有个内化吸收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点的了解,对作业的独立完成,初步建构和拓宽新的知识体系,再将新知化归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7]。“建构新知”的过程和“独立作业”的过程,同时实现“情感体验”过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拓展延伸。对应前三个时段的“建构新知”,第四时段基础是评价。“建构新知”和“独立作业”体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正误评价,能否举一反三体现学生对知识点拓展延伸评价。
        ④感悟创新:形成新的问题,解决新的挑战。总结学习方法、感悟学习效果,学会举一反三,有能力解决问题、创新方法,达到职业能力训练。
        ㈡课程思政“四段三融”教学模式:“四分课堂,点-嵌-化”——课中课三法融合
        “四段三融”教学模式的“思政三融”:专题嵌入法、画龙点睛法、元素化合法。策略方法一是根据课文材料寻找切入点,使用专题嵌入法、画龙点睛法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知识点;二是探索课文原有材料暗含的思政元素,思政知识点与专业课知识点化合,同向同行、课中有课。
        1.专题嵌入法——主题突出,思政搭桥:嵌入案例,拓展延伸。
        ①《央视(李咏主持315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认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乐民的思想。
        ②《滥用抗生素危害多》认识二重感染。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生命价值教育:教育的本质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生命的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关于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
        2.画龙点睛法——认识升华,思政点睛:案例认识,“三观”点睛。
        ③《央视(李咏主持315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案例“破除药物迷信”:不迷信专家权威,不迷信官方权利。
        科学发展观:药物的治病作用和毒害作用同时存在;
        四个自信:学习科学,做到“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④《央视(李咏主持315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案例“区域耐药、无药可治”:每个人不能独善其身,王小丫:“只有我安全了,你才能安全”。
        四个意识:树立“大局意识、看齐意识”;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关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思想;
        生命价值教育:关于人的生存与生活、成长与发展、本性与价值的教育。珍爱生命,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
        ⑤《央视(李咏主持315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案例“首都13家医院50位专家会诊杨晓霞”:专家的仁爱之心、医院的救死扶伤精神。
        四个自信: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核心价值观:体现国家的文明、和谐,社会的平等、公正,公民的敬业、诚信与友善;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
        ⑥寻求感冒良方。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乐民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思想。
        适应感冒良方。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3.元素化合法——同向同行,思政铸魂:思政化合,课中有课。
        ⑦青霉素发明的科学精神(机智与灵感)——科学史元素与思政元素化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
        ⑧抗酸药胃舒平——科学知识与思政知识化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关于中和泰和、和谐相处的思想。
        ⑨中药“固本培元”,对艾滋病保守治疗有疗效——科学知识与思政知识化合。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学有所成,报效国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段三融”教学模式的三法融合教学过程,利用“雨课堂”软件系统,学生抢答汇报,9个思政点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
        课程思政三法融合的实施要体现“隐-融-精”三项原则:隐性原则,“课程思政”寓政治教育与具体实践案例之中;融合原则,“课程思政”思考课程内容与“三观”教育结合;精准原则,“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三观”体验与感悟有效[8]-[9]。
        课程思政三法融合的实施要体现“德-道-乐”三寓于教:寓德于教,习近平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养小德才能成大德”;寓道于教,体现道家第一原则“道法自然”,要求事物发展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以自然的态度对待社会,对待他人,对待自我,“自然—释然—当然—怡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寓教于乐,要求教学案例生动活泼,喜闻乐见,“情景化、形象化、故事化、影视化、幽默化,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使学生在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8]-[9]。
        三、高职课程思政“四段三式三融”教学模式创新特色
       ㈠“四段课堂”有机结合“隔堂对分”
        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把教学时间清晰分离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过程[10],其“隔堂对分”的三个时段为“上节课的下半课”讲授、“课间”内化吸收和“下节课的上半课”讨论。
        “四段课堂”是“隔堂对分”的扩容和补充。第一时段“讲授”改为“预习指导”,倡导“少讲多探”,注重自主探究的引导、点拨,引导学生如何设计知识点或结论的探究;第二时段“内化吸收”倡导“作业预做”,注重知识内容探究设计和习题作业的分析探究设计;第三时段“讨论”倡导“汇报体验”,注重集体汇报、师生讨论和分享, 教师评价和补充;增加第四时段“课后感悟”,感悟式教学的实践应用,体现为独立作业、情感体验、拓展延伸和感悟创新四个方面。在学生汇报、讨论和教师评价、补充后,学生才有能力独立作业,内化吸收实现知识建构,达到教学高级阶段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创新。
        ㈡“四段三式”有机结合“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学生课外观看教师的讲解视频,课堂上师生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实质就是“讲解+交流+作业”,“翻转课堂”的视频把教学知识点设计成“特定的问题”,“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11],创新点是重新建构学习流程。“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进行的; “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过程通过课堂的交流和作业来实现,有利于学困生的学习发展。不足点有三,一是仍未脱离传统教学,形式上只是把一堂“讲解+交流”课变成两堂课“视屏课和交流课”;二是缺少探究教学的过程,“信息传递”缺少探究,探究教学不是作秀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中职、高职生来说正是将来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中学生来说,正是训练未来科学家能出成果的过程;三是针对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弱的中职生来说,课堂的学习就难于把控,课外的自学会有多少效果,这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关心的事情。
        “四段三式”利用“翻转课堂”优势实施探究教学。“四段三式”教学模式设计了体现创造性教学“探究式-体验式-感悟式”特色“创造三式”方法,给予学生课间学习的材料不是教师讲解教学的视频,而是课件和视频材料,课件展示的多是探究学习指导。
        利用“翻转课堂”形式实施探究教学,让学生根据资料、视频先去尝试探究,然后交流完善探究设计,优势于师生一起探究,避免学生思路跟不上,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通过交流汇报,“知不足而后进”,别人能做好,我下次要做得更好。 
        ㈢“思政三融”有机结合“创造三式”
        课程思政要求各科教师“全员、全方位和全程育人”,对所讲授的学科课程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教育方案设计基本思路为:
        第一步梳理课程知识点,提炼思政教育元素。如第一时段的自主探究,学生预习与讨论,先认识自然科学课程如何“思政”,熟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等观点内容,再结合课文知识点如“青霉素发明”、“抗酸药胃舒平”、“中药固本培元”等,提炼3个思政教育元素,与思政课程“元素化合”,同向同行。
        第二步寻找切入点,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知识点。根据主题“正确使用药物”,“专题嵌入”视频材料《央视(李咏主持315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和小结《滥用抗生素危害多》2个思政知识点;案例认识“画龙点睛”,融入“破除药物迷信”、“区域耐药、无药可治”、“首都13家医院50位专家会诊”、“寻求感冒良方”4个思政教育知识点。
        第三步将知识点分解为探究设计,让学生在完成探究设计、汇报交流、师生评价的过程中理解、实践思政教育。如第二时段的探究设计,围绕课程思政理解认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第三时段的体验汇报、第四时段的情感体验完成9个思政知识点的教学。
        第四步通过考核手段和学生自评、互评方式评价思政学习效果。如通过第三时段的体验汇报互评考核,通过第四时段的独立作业、情感体验、拓展延伸、感悟创新自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科课堂教学应思考“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政”课程融合,实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课堂教学平衡,应注重教学与教育的平衡,文化课程与思政课程平衡,教学模式与思政手段融合的平衡。注重使用“互鉴、包容、协调、创新”四种平衡方法处理好思政元素在文化课程“课中课”的位置和关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答疑、讨论等探究教学活动,处理好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应用,处理好中、西方教学方法模式创造性的实践应用[12]。
参考材料
[1]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9-8-15-(01).
[2]孙春兰: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实效性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N].人民日報,2019-12-14-(02).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5-39.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05):5-10.
[5]蒋信伟.守正出新: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理性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04):16-18.
[6]李先栓.“理解不用记”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5(11):102-105.
[7]张学新.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操作环节[J].教育文摘周报[N],2016-3-2-(8).
[8]滕跃民,张玉华等.同向同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N].中国教育报,2019-06-19-(12).
[9]马前锋,滕跃民,张玉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实训课的“课中课”同向同行模式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42-144,150.
[10]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 05):5-10.
[11]左雪梅,周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管理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大学教育,2014(06):90-92.
[12]梅纪萍,陈跃兵.以“课堂平衡”为视野构建生态思政课堂[J].江苏高教,2019(08):83-86.
作者介绍:李先栓(1964- ),男,1964出生,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正高级讲师,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法学法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