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训练的“支架式”写作教学例谈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黄霞
[导读]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学生语言的积累与思维的训练,其中思维的训练最容易被忽视。巧妙利用部编教材、文本范例、日常写作、作文命题,设计搭建知识支架、策略支架、素材支架、评价支架四类支架,以“支架式”写作教学助力学生归纳思维、演绎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的思维训练。

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 黄霞

【摘  要】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学生语言的积累与思维的训练,其中思维的训练最容易被忽视。巧妙利用部编教材、文本范例、日常写作、作文命题,设计搭建知识支架、策略支架、素材支架、评价支架四类支架,以“支架式”写作教学助力学生归纳思维、演绎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写作教学;“支架”;思维训练
        面对一堂具体的写作课,大多数一线语文教师会有不知道“教什么”,不清楚“怎么教”的困惑,又鉴于写作的重要性,就一味地在课堂上讲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以一堆概念性理论去指导学生写作,这样的写作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最终导致学生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学生写作兴趣丧失。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言:“我们现在写作教学中普遍地忽略了一点:看不到写作背后最重要的其实是思维。”在这样困境下,写作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成了一线语文教师必然面临的挑战。此时,“支架教学模式”的出现让写作教学“柳暗花明”。
        温儒敏教授也说过:“我们应该把握一种理念:写作就是一种思维训练(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支架式”写作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为帮助学生达到更高层次写作水平而设计搭建的各种工具和策略,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高层次的写作思维,解决学生思维浅表化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情和具体教学目标,选择并搭建不同类型的“支架”。笔者就选取以下四种类型“支架”,谈谈基于思维训练的“支架式”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借力“知识支架”,助力归纳思维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反映到学生的作文中却往往“千人一面”,这样的人物也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部编教材各单元写作专题的设置都是与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相配合的,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阅读要求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写作任务就是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学习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与之相应的单元写作专题就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所以,教师利用好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做好教学引导,不同的写作专题,学生都可以归纳出适合的知识支架。
        二、借力“策略支架”,提升演绎思维
        演绎思维是与归纳思维相反的一种重要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方法,演绎思维就是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局部思维。“策略”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思路,策略“支架”是辅助学生完成某一写作任务、解决某一问题的多样化路径,写作教学中融入策略支架,让学生有路径可寻,有路径去写。



        三、借力“素材支架”,丰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所以,培养、丰富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写作教学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怎样达成这一目的呢?必须从点滴的思维训练开始。
        考场作文由于时间的限制,往往会加大学生的写作压力。“素材”就是作文不可缺失的创作源泉,若学生在考试时能从记忆中搜索日常生活、随笔中的素材,搭建“支架”,创设自己的写作场景,不为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
        当然,素材支架仅靠在考场搭建,是远远不够的。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亦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多样类型的素材支架,如“跑道的起点”、“黄昏落雨时”、“那一次忧伤”等等,从物品、地点、时间、心情等各牵引点引入积累素材支架,让“素材支架库”越来越丰富。
        素材支架之下,让学生联想想象、发散思维。学生发散思维一但打开,思维的芽儿就会越长越茂密。让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生活中的素材“支架”,搭起思维打开的桥梁,他们的思维也是丰富而多彩的。这样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展现“真我”,创新“自我”,发散“美我”。
        四、借力“评价支架”,拓展辩证思维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评价的主体,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就造成了学生只在乎作文分数的高低,不清楚高分作文好在哪里,也不清楚自己的作文失分失在哪里。所以,写作教学融入学生自主评价也是很有必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何评价,学生一开始肯定无从着手,这时就可以借力“评价支架”。
        不同的评价“支架”,不同的辩证思维。有人认为辩证思维的培养,应该要到中学阶段,其实不然,进入小学的学生已经拥有辩证思维潜质,因此,这样的思维训练,也刚好能激发学生的辩证思考,拓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写作是一种技能,但是不是动作的技能,而是思维的技能。“支架式”写作教学,不仅能有效降低写作难度,解决当前写作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训练,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写作教学,教师设计、搭建“支架”,一方面要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另一方面也要把握好写作教学的难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借助支架顺利跨越“最近发展区”,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让写作教学真正走进学生思想和情感的深处。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主编.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155.
[2]迟文秀. 三位一体,渗透情感,挖掘资源,让写作课活起来——如何使用部编教材上好写作课[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8(03):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