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要素 养习惯 提能力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姚婉笑
[导读] 现在不少教师上课(特别公开课),不是把劲用在“教什么”上,而是使在了“怎么教”上,把一堂朴实、扎实、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变成了摆成架子的形式课了。阅读教学要真正提高质量,仅靠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必须着力于文本解读。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呢?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星光小学   姚婉笑      523516

【摘要】现在不少教师上课(特别公开课),不是把劲用在“教什么”上,而是使在了“怎么教”上,把一堂朴实、扎实、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变成了摆成架子的形式课了。阅读教学要真正提高质量,仅靠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必须着力于文本解读。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呢?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读   思    说    写     立足文本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是阅读教学中人的资源,文本是阅读教学中物的资源。我觉得我们老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必须对文本要有正确深入的解读,精心设计,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和合作阅读进行文本解读。
        一、教师立足文本,指导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指导“读”
        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一篇课文,只有通过认识活动(词句段的理解)和反复的阅读实践活动(特别是表情朗读),学习才会进入课文的意境,才会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那么,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线,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如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去年的树》时,让学生体会小鸟的心情,引导学生多读自悟。于是我说:“同学们,初读了这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后,你能知道课文中出现了小鸟的对话有多少处?每一处对话,小鸟的心情一样吗?”学生纷纷自由读课文,很快学生都能找出小鸟和大树、树根、门、伐木工人、小女孩的对话,但我发现学生说小鸟的心情都是大同小异,都是认为急切。
        (二)点拨“思”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思考,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并在最佳时机加以点拨,即学生处于“心欲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时加以点化,以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如教《一夜的工作》一课,老师把“思”的重点、难点,打在投影上。“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象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确定这一句为中心句,此句中的“好象”、“而”这些连词,使有的同学理解出现了偏差,搞不清花生到底增加了没有,而且这一句揭示了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中心。投影打出后,让学生反复思考,反复读。花生米到底增加了没有,学生意见各异,老师这时加以点拨,抓“好象”一词,启发学生去思考,达成一致。这样学生尝到了思考的甜头,阅读时就乐思,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训练“说”和“写”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应以语言训练为主线,在指导读书方法的同时,强化说和写的训练。说话训练,学生能灵活运用已积累的知识,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写话训练,绝不是纯语言的过程,而是一个生命创造的行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我努力做到,使每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东西、对象或现象的标志,而且使它带有情感的色彩——带有它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像倾听美妙的旋律一样倾听词……”我们应该像他说的这样,使我们的语文教育成为学生的生命之旅。
        二、学生立足文本,合作阅读
        全国著名的小语教学专家崔峦老师曾指出:课程改革中的阅读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途径,都要以大阅读教学观为指导。新课标要求:“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此,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既立足文本,以“精读课文”为基础,又跳出文本,以“略读课文”为纽带,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一)立足文本,合作“精读”,培养思维发展能力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凭借。脱离文本的教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精读课文”就是从基础出发,立足文本,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本、领悟文本的精神实质,可得文本的语言文字和阅读方法,培养思维发展能力。具体实施过程为①初度感知,提出问题。②精读领悟,根据课后习题,解决问题。③熟读转化,积淀语感。
        (二)立足文本,合作“略读”,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是通过“阅读提示”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阅读提示”除了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实践的拓展点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点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形成收集和交流资料的习惯。同时,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合作探讨,解决疑难,应要组织学生做好四读:①一读略知大意。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二读读通课文。③三读体会情感。先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感动。④四读质疑问难。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作记号,准备交流阅读感受。这样,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真正提高质量,教师和学生必须都要立足文本,细心地进行分析,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探讨来解读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在解读文本的同时,教师要主重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名师同步教学设计》 山西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2、郭华丽  张素珍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指导》《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002年第1期
3、黄廷璋 《阅读教学要坚持实践的观点》《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年第11期
4、胡秋玲  彭海娟《构建阅读教学合作学习三部曲》《小学教学研究》2008年第1·2期
5、邵丽莉 《感受  想象  联想》《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3期
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