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梁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省南昌市330100
摘 要:新时代上好高校思政课,要以思政课的守正与创新为着力点。 坚持高校思政课守正旨在守好政治立场、守住初心使命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守正为新时代上好高校思政课筑牢根基。 思政课创新要在教学内容生动上下功夫,现代技术手段上下功夫,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创新为新时代上好高校思政课注入内生动力。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与创新具有时代意义与价值,守正与创新使高校思政课焕发生机活力。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思政课程 教学研究 实践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现实问题给高校思政课带来压力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度和压力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这些矛盾和问题给思政教育带来了难度和压力。如何从理论上讲清楚这些现实问题,同时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坚定跟党走的信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课教师面临的职责和挑战。
1.2 各级党委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视为高校思政课增加了压力
省、校、二级院系三级领导听课制度使得思政课教师教学压力倍增,从制定教学计划、收集教学资源,到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组织课堂教学、布置批阅作业、记录反馈学生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学习表现,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求认真、精心,做到每一次课都不能懈怠。每一学期都自上而下安排了不少重大活动,在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政课教师带来了压力和挑战。思政课不再是无足轻重的课程,思政课教师也不再是谁都能胜任的岗位。
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理论阐释的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理论还在继续发展,还正在研究中,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解读还在进行中,特别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对理论的学习和深入理解领会还有一个过程,这就给思政课教学特别是概论课教学带来了理论阐释的挑战,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1.4 移动互联网和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新挑战
移动互联网和微时代的到来,资讯更加丰富泛滥、社交更加便利,学习和人际交流呈现碎片化和泛娱乐化倾向。在高校,手机对学生的吸引力难以逾越,思政课乃至各门课程的教学都普遍存在与手机争夺学生注意力的斗争。高校思政课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和微时代利用新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这是摆在各位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最大的挑战。
1.5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管理缺位
当前高校思政课堂存在普遍教育管理不完善的问题,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学习力度不够大,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力量较弱,课程思政建设的部分管理者权责不明确,甚至还存在对于思政课程的认识不够明晰。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2.1 守好政治立场,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新时代思政课坚持守正, 就要强化思政课的政治方向和原则, 发挥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与作用, “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思政课守好政治立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学校党委要抓好落实政治大局意识,“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指引,才能保证思政课发展的政治方向,才能使思政课的发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只有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才能不偏离政治方向,守住政治立场,才能走正确的政治道路。
2.2 占领网络阵地,创新思政教育呈现方式
思政教育也要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积极占领移动互联网宣传阵地,通过创新呈现方式、掌握网络沟通语言等手段推动思政教育向纵深发展。[1]思政课教师要学会运用网络沟通方式,
适应移动互联网游戏化娱乐化的特点,要让学生有参与感,不要自说自话,要平等对话交流,不要板起面孔似的。思政课教师要及时关注时下热点,主动向学生推送信息开展教育,以娱乐化游戏化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短视频或小游戏或漫画,改变说教和冷冰冰的刻板面孔,开展轻松愉快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政教育活起来。
2.3 打造建设在线精品课程,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团队的研讨协作,改革教学方法、分享教学思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使教学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有效提升教学水平。随着慕课的发展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积极推动建设在线精品课程,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吸引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2.4 完善教学方法,充实思政课堂
思政课创新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现如今, 高校思政课教学课堂中面对的大部分授课对象是“00”后,他们思维活跃、思想超前、想法多样化,思政课教学授课对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要随之变化,思政课要创新,要在教学方法上下足功夫。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2] 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改变单一、传统和单调的授课方式、方法,将深刻的理论与鲜活的案例相融合、将生动直观的影像与新颖的授课形式相结合。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讲、互动、分组讨论热点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体,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只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另外,坚持教学引导与教学启发相结合的原则,思政课教师在讲授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内容时,还要在讲授的过程中有启发性地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3]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光明日报,2019-03-19.
[2]吕欣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探析[J].科教文汇,2019(12):59-61.
[3] 汤志华,廖青清.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96-100.
作者简介:张梁(1990.07-),男,汉,江西奉新人,本科,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