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7期   作者:章美霞
[导读] 生物学科属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类学科,学科知识本身具备创新性。
        章美霞
        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  浙江金华 321100
        摘要:生物学科属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类学科,学科知识本身具备创新性。同时,课程改革要求生物教学应该创新理念,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为其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由于课堂采用的教学方法关系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动力的形成,也会对其创新能力形成产生影响。所以,教育者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现实需求,按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需求,使用有效措施创新教育方法,深化课程改革,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基础,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学生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不断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途径
引言
        高中生物学与化学都属于实验性学科,在高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绝大多数与化学知识相关联。在进行生物探究实验的同时可引入化学实验中物质的变化及现象等作为原理加以验证,或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使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得到启发与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添砖加瓦。
一、创新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学科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教学已经从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转向新的时代,走向了素养核心的时代。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研能力和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与时俱进,是否能够推动高中教学质量的提升。由此,要想提高高中教师的能力,就必须做好革新教师教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准备。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学校可以搭建新教师、老教师以及青年能力强、实践能力强教师的有效整合,使他们在统一化的机制之下实现交流合作,互联网会推动教师的合作化、全球化、国际化、同行化,由此更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高中老教师具有一定量的教学经验,所以他们在科研工作当中应该担当一定的重要角色,与年轻教师两者互补缺一不可。现代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善用教学技术,更要学会研读课文整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种统一化机制的建立,能够使得全校教师在协同互助的模式下革新自己的教育体系,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另外,在现代化教育的背景下,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应变能力和研究能力,不仅要实时的做好监督工作,引领教师将现代技术引入课堂,更要步步引导,引领教师独具风格,让其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能够与时俱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陈旧。现阶段,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只是按照课程标准和要求制订教案、设定教学目标,而且在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时思维固化,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强调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而没有向学生充分展示生物知识的实用性,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科学方法的传授,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良好学习思维的培养。还有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忽视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仅重视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否应对高考,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部分生物教师认为生物是“副科”,对生物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敷衍拖延,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2.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缺乏认识。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这就将学生限制在了生物教材的学习中。而且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堂练习时往往直接从教材中选取,这使得学生认为教材中的知识是完全正确的,是学习的标准,因而过于依赖教材而缺乏主动思考与创新。此外,许多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创新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而没有正确认识到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性,认为高中学习就是为了高考,导致很多学生成了“应试机器”,自主思考、探索意识不足。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分析
        (一)融入生活化内容
        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需要经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才可产生,因此,在带领学生探索知识时,需要保证探索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生活化内容的应用符合高中生认知,有助于其在生活化情境当中渗入思考。所以,教师需要将以往教学模式改革,将生活化内容和生物课堂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增强其对知识的熟悉感,积极动脑,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将学习体验转化为创新能力。如:讲授《免疫调节》这节课内容时,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接触到“抗原”、“抗体”等生物术语,为让学生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第三道防线免疫过程及其在机体稳态的调节中的作用有清晰认识,可将“泡泡男孩——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疾病”这一生活案例引入课堂,顺利引出教学内容。当学生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组成之后,提出问题“唾液、胃液等具有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第几道防线?”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练习生活,体会知识的运用途径,能够学以致用,形成创新意识。
        (二)实验材料的创新
        高中生物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课程内容时,应当避免拘泥于教材或者传统思维所限制的实验材料,而是要在既定实验框架下,让学生使用尽可能多样化的材料,从而从材料角度督促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这种做法也将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优化。例如:在开展叶绿素分离、提取实验指导时,典型的做法是以菠菜为实验材料,然而教师在实施指导时,完全可以使学生提前准备一些青菜叶、萝卜叶等,在学生依基本要求以菠菜为材料进行实验之后,还可以在教师的鼓励下,对其他材料开展相同的实验,再比较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明确其中的异同点。再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植物细胞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利用与之类似的做法,先完成对基本实验材料的操作,再用准备好的其他材料,如花瓣、紫甘蓝叶等,让学生完成与此前相同的操作,再做出细致的分析和总结。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印象,也可以因为实验结果的丰富而得到思维创新的锻炼,使之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问题,从而达到较好的创新能力发展效果。
        (三)实验评价的创新
        在评价时,需要注意增加激励性评价的分量,且重点关注学生在独立正确完成实验、创新应用操作方法等方面的表现,比如是否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是否可以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是否可以归纳、总结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是否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想法和他人进行顺畅交流等。除此以外,为了保证评价的完整性与生动性,还可以设计与实验相关的成果展示栏,将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外探究、创新设计等成果展示、汇报出来,用这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落后,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良好生物学习思维的形成。为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加以重视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等方式改善教学质量,为教育教学改革助力。
参考文献
[1]蔡小燕.基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151-152. 2019(12):19.
[2]王晓燕.分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151-152.
[3]马旺喜.分析研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下),2018(12):19.
[4]唐春燕.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中学生物教学,2018(08):36.
[5]冯瑞仙.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8(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