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霞
新疆乌鲁木齐市笫13中学
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试着找出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相关因素,为不断提升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找到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幸福感的界定
目前很多研究者对幸福感进行不断地探索,当个体的需求获得满足和愿望成为现实时的一种内心体验。心理学上认为,幸福感包含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两个方面的内容。本研究认为幸福感不仅是主观上,更是心理上的。
2.职业幸福感的界定
所谓职业幸福感,就是个体在某种社会领域活动中的体验,它具有幸福观的一般本质特性,当个体在从事某项职业时,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一种安全的、舒适的状态,并且能实现自我价值,个体就会感受到职业中的幸福感。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1.国外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关研究
20世纪50年代之前,心理学界对幸福感的研究并不是不存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以及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迅速兴起,推动了心理学领域幸福感研究的历程。WannerWilson在1967年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一文,首次对幸福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由此成为理论界对幸福感研究的开始。
2.国内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关研究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70年代起,教育部门、教育专家开始关注教师教育,也逐渐意识到教师生存状态和幸福问题。我国对教师幸福研究大约在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开启了对教师幸福感方面的重视和大量丰富的实证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旨在了解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在生理幸福感、情绪幸福感、心理和智力幸福感、精神幸福感四个维度的主观幸福感的不同特点,找出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关系密切的影响因素。
三、初中教师幸福感现状调查
(一)研究对象
以乌鲁木齐市的初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对多所中学的204名教师进行施测,在性别因素上保持均衡。本次抽样调查的研究对象男教师100人,女教师104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是由韩竹青编制,该问卷沿用Holmes的概念界定,该问卷的Cronbacha系数为0.752,p<0.01,重测信度系数为0.798,该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在多所中学给教师发放了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共计240份,本次共回收问卷221份,对所有收集的问卷进行初步整理,剔除了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0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2.3%,所有数据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
(四)研究结果
1.乌鲁木齐市初中教师幸福感总体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韩竹青编制《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将幸福感水平从低到高分为三个水平:低水平组(1-1.99分)、中水平组(2-2.99分)、高水平组(3-3.99分)。本研究沿用该分组方式。
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及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均值为2.84,四个维度的最高分是3.02,最低分是2.50。
2.不同性别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性别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无显著差异,幸福感在生理幸福感维度、心理和智力幸福感维度、情绪幸福感维度和精神幸福感四个维度皆无显著差异。
3.教龄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教龄的教师的总体职业幸福感以及生理幸福感、情绪幸福感、心理和智力幸福感、精神福感在四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均值比较,我们发现教龄小于3年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程度最高,在总体幸福感和幸福感四个维度皆有体现。教师的总体职业幸福感以及在情绪幸福感、心理和智力幸福感、精神福感这三个维度上有大致相似的变化:教龄小于3年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程度处于较高水平,随着教龄的增加,幸福感程度迅速下降,3-8年教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明显低于教龄小于3年的,有显著差异,之后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幸福感较低的状态,精力略微的降低和回升,到教龄20年以上又会有快速回升,达到与教龄小于3年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程度无差异的状态,整个变化大致呈U型。但在生理幸福感维度上,教龄小于3年的教师的生理幸福感程度最高,3-8年教龄教师的生理幸福感低于教龄小于3年的,有显著差异,随着教龄的增加,幸福感程度逐渐下降。
4.职称与教师职业幸福感
由于在中学任教的教师职称绝大多数处在中一、中二、中高这三个层次,因此通过对中一、中二、中高职称被试的样本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称教师,在精神幸福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总体幸福感及其他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均值比较可以发现,在精神幸福感维度上,中高职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高于中一、中二职称的教师,差异显著。
四、实证讨论
(一)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情况
从研究结果来看,乌鲁木齐市初中教师的总体职业幸福感居于中等水平。在生理幸福感、情绪幸福感维度上的得分均值居于中等水平,在精神幸福感、心理和智力幸福感维度上得分均值居于高水平。教师心理和智力职业幸福感在教师幸福感四个维度中均值最高,而教师的生理幸福感得分最低。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体验到的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即表现为中等水平(Diener,1984;Huebner,2000a)。这一结论在我国教师群体身上也得以验证。
(二)不同性别、教龄、职称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差异
在精神幸福感维度上,中高职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高于中一、中二职称的教师,差异显著。这是因为,职称高的教师,由于个人能力较强,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受到较高的评价和认可,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体验到的职业幸福感会更加强烈。
(三)提升中学教师幸福感的思考
积极营造和谐校园,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首先,对不同层面的教师具体化、人文化的管理,为教师修建健身放松场所和休闲氧吧;其次,在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关心教师疾苦,为老师订阅报刊杂志、送上生日的祝福、关心教工婚丧嫁娶,丰富教职工精神食粮。再次,利用多种文体活动,不断提升教师对工作的价值感和职业幸福感,当教师提升了职业幸福感,才会迸发更多的智慧和精力,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校。
改善生理幸福感,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生理健康是教师幸福感最根本的基础保障,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生理幸福感维度的各题均值水平在2.19-3.14之间,均值最低出现在第25题“你会因为疾病、身体的不适、疼痛或患病的恐惧而烦恼”,均值最高为3.14,是第16题“你睡醒后会感到头脑清晰和精力充沛”,说明教师拥有良好的、充分的睡眠会让疲惫的身体得到较好的恢复,所以,保证良好的睡眠会促进教师生理幸福感的获得。
加强情绪幸福感,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要提高对自身情绪情感的觉察、调节、管理能力。不断快速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学会一些宣泄情绪的方法,及时清除心里的情绪垃圾,使自己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
学校要构建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让每位老师都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样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才会不断的得到增强,才会体察到生活的美好和工作所带来的愉悦。
教师的职业角色也是人生角色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教师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认清自我的理想,将个体所从事的工作与人生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达到实现自我的最高境界。
征文体裁: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