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有效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 赵剑臣
[导读] 汉语拼音对初入学的小学生说好普通话,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赵剑臣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上金乡勤江完全小学    532409                       
        
        摘要:汉语拼音对初入学的小学生说好普通话,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抓住了小学生从幼儿园到一年级转变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探索出了通过童话情境设计、音形融合、儿歌领音、实例引导等方式,让拼音学习生动有趣,以达到实际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童话情境;音形融合;儿歌领音;实例引导;
        引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当下,“弘扬传统文化,让汉语走向世界”已成为人们的共同认识。毋庸置疑,学好汉语必须从学好汉语拼音开始,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读写汉字的基础,怎样才能学好汉语拼音、学好汉语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儿歌领音助记
        联系生活实际是小学生一项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拼音学习中,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将原本没有意义的拼音字母转化为能传递正能量的人物形象,比单纯记忆字母读音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亦能给初入小学的学生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再把拼音字母的形象及易错易混之处相结合,归纳为小儿歌,从而帮助学生记忆辨识。
        声母“f、t、j”书写错误是学生在拼音书写中经常出现的。笔者在教学中把“f”设定为一位怀揣飞天梦想的小女孩,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一名飞行员,小朋友对为梦想执着追求的小女孩钦佩不已,纷纷伸出右手敬礼,表达心中的敬意。一边做动作一边唱儿歌——“伸出右手敬个礼,爱飞翔的fff”。
        在“t”的字母形象设计上,可把它想象成一位舞蹈家,擅长跳踢踏舞。课堂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一起模仿这位舞蹈家的动作,感受踢踏舞的舞步,往右踢腿,摆出“t”的造型,以此加深学生对该字母的印象。随后以儿歌帮助学生记忆——“爱跳踢踏舞ttt,往右踢腿ttt”。
        故事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了更强烈的代入感,他们纷纷把自己想象成怀揣梦想的“f”、爱跳踢踏舞的“t”、左边飞机上的“j”。科学研究表明,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对故事都有天生的趋向性,其大脑对故事本身有积极的回应,这些特别有指向性的故事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能产生积极作用。
        二、研究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教学不像音乐课上的学唱、美术课上的画画那样有趣,对于初学者来说,或许有些陌生,甚至心里会产生“恐惧”感,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万事开头难”,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需要俯下身子用爱心、耐心和信心引导。首先,要做的就是反复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在课前反复研究教材,反复琢磨教材,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绝对不能“打无准备的仗”,只有课堂三维目标清晰了,教学方法得当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汉语拼音教学课堂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研究学生是有方法的,有策略的,不能简单停留在研究学生的表象认识上,而应以学生的年级、年龄为基础,研究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心理需求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索与发现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的美妙就在于它的丰富多彩,要使生活变得有趣,就要不断地充实它。”要想让学生把汉语拼音学好,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乐趣,就有了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动力,这样,学生学起汉语拼音就如蜻蜓点水,轻松多了。
        三、音形巧妙融合,辨析形近字母
        低年级孩子的思想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根据字母的造型、发音规则带领学生合理想象,对形近字母、发音相近字母的学习、辨析有诸多帮助。


        在声母教学中,“b、d、p、q”的辨析一直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设计:当韵母到声母城旅游时,第一位声母导游便是声母城中脖子最长的“b”伯伯,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一边吃菠萝一边听广播——用“长脖子bbb,爱吃菠萝听广播bbb”的总结帮助学生记忆。第二位声母导游是一位大脑袋的老婆婆“p”,她爱生活爱运动,所以身体棒;她最喜欢的运动莫过于爬山——“高高山坡,大脑袋ppp”。这次旅游安排了露营探险活动,韵母们想带上各自喜欢的物品,可那么多的物品怎么带呢?能都带上吗?没想到导游都应允了,因为他们有一个神奇口袋,只要一念咒语,这个口袋就将拥有无限容量,咒语就是“神奇的背包在左边,露营探险ddd”。旅游中,他们还带了许多气球,气球应该怎么玩?——“气球充满气,扎根绳子qqq”。对于以上四个声母,均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设计教学,复习中仍以此方式巩固辨析,从而加深学生印象,突破难点。
        复韵母是复合音,有独特的发音规律,其中复韵母“ui”“iu”的辨析一度成为学生的困扰。从复韵母发音规律入手可知,复韵母发音时嘴唇形状、舌头位置是变化的。它们发音的共同特点是:先发前一个字母的音,然后滑到后一个字母的音,一气呵成,不可分割开。如先发“u”的音,嘴形再快速滑动到“i”的音,一气呵成,从而发出“ui”的音。此外,也可根据“ui”的构成出示围巾的造型图,让学生一起动手画简笔围巾画。先把“ui”中的“u”设计成“”,再让学生根据喜好,在空白圈内画出各自喜欢的围巾图案,然后根据“iu”的构成出示简笔画,让学生把“i”想象成一个戴着泳圈,爬上楼梯,准备跳水入泳池的游泳爱好者,而“u”则是一个特殊的u形游泳池。
        把形近字母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复韵母进行整体性记忆。通过从形象感知、音形理解、发音书写巩固到综合运用的训练,把形近的拼音字母学习化繁为简,让学生易于消化吸收,并不易淡忘。与此同时,这样更是教会了学生记忆的一种方式——联想记忆法。
        四、教师要与时俱进,加强业务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研读有关汉语拼音的文献、书籍和论文,也可以在网上浏览有关学习汉语拼音的好思路、好方法。但是,对于网上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地吸收和利用,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盲目地模仿并运用于课堂,教师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授,尽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神采奕奕,学生还是听得云里雾里,一头雾水,课堂教学效果只能说是“事倍功半”了。
        因此,网络是把“双刃剑”,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将网络上适合学生年级、年龄、性格特点的好方法、好资源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来,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果再加上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课堂肯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取得一个“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著名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好动,易兴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各种情境,寓教于乐。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研究永远是新事物,永远在路上,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只有这样,教学水平才会得到提高,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会得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福年.微课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应用浅述[J].学周刊,2018(35):144-145.
        [2]吴世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93.
        [3]陈利.小学汉语拼音课堂教学与巩固方法探析[J].林区教学,2016(8):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