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开伟
重庆市江津区鼎山小学
摘要: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所力求达到的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最大限度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激发、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然而就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受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较为严重,在课堂上仅以“灌输式”的方式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则始终以受教者的身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这便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调动和有效培养,进而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升,语文教学成效自然不高。为切实扭转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低效的现状,笔者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从趣味化导入方式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以及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三方面着手,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作以深入阐述,以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导入;合作学习;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情绪的最佳调节者,兴趣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对所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产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这对于切实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价值以及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都是十分有帮助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极其关注和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和保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心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将语文学习视作一项充满乐趣和价值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运用趣味化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兴趣也能够反过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素养的目的。反之,如果对所学内容提不起兴趣,必将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特别注重对课堂导入这一课堂起始环节的设计,以便在课堂教学之初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之初,我提问道:“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神话传说是我们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在学生自由交流后,我追问道:“人们为什么要创造那么多的神话传说呢?”在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我出示了课题,并让学生围绕课题大胆质疑。在这之后,我引入了新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通过运用趣味化导入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和主体,教师要特别尊重和保护学生独特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地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的增强。
在学生阅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并简单梳理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后,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周恩来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吗?”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了“中华不振”,并继续问道:“从哪里能看出来中华不振?课文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中华不振呢?”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并交流各自的感受和想法。这样,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效激发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还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并从中获得了启示与感悟。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手段也日益增多,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壁垒,使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课本内容以一种更加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乐于接受,更易理解,这样便可以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永葆生机和活力。
在教学《海上日出》这课时,考虑到四年级学生虽已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受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很难透过文字对自己从未去过的地方或接触过的事物进行深刻感受。于是,在课堂上,我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直观展现了文章中所描绘的景象,使学生对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进行了形象感知。如此一来,不仅给予了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极大地优化了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激发、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育教学的突出位置,并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研究,不断创新并调整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做到减负而不减质,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具成效。
参考文献:
[1]郑长清.论激发小学语文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24):243-245.
[2]李启舫.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数码设计,2017,6(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