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慧
宜昌市夷陵区直属机关幼儿园黄金卡分园 443100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最近几年关于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质量问题引来广泛关注,越来越受到重视。留守儿童是亟需关爱的群体,但由于地区现有的幼儿师资薄弱,再加上缺少父母呵护,导致留守儿童教育质量较差,和预期目标差距较远,各方面条件亟需加强。除此之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其心理的健康程度是学前教育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本文将重点分析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方案,为改善学前教育现状作出贡献。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研究;学前教育;改善措施
一、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是目前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据妇联统计,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已经突破5800万人,并且还在快速增长,占全部农村儿童比例的30%左右。与此同时,在留守儿童中有27.07%都属学龄前儿童,由此可见,学龄前儿童的数量是多么庞大。这样的弱势群体,亟需社会各界保护,因为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有限,学前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资源非常缺乏,再加上部分教师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导致学前教育效果不理想,小学化倾向严重[2]。上述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教学品质,不利于儿童健康、全面发展,对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都会造成阻碍,所以需要重视这方面工作的加强,帮助留守儿童接受良好学前教育,让儿童收获快乐的童年,为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二、教育问题形成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位
1.父爱母爱的缺失
作为幼儿来说,家庭才是第一所学校,而扮演教师角色的就是家长。在幼儿成长阶段,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因为留守儿童,长时间不在父母身边,无法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另外,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也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在长期缺爱的作用下,会衍生出许多问题,按照需求理论的说法,“归属和爱的需求”是天生的,并且存在“尊重的需求”以及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基础需求满足之后,才会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针对留守儿童来说,长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会让幼儿缺失安全感,这种家庭教育的缺位,会让留守儿童心理上产生“被遗弃”的错觉,自然也就不会想要实现自我价值,面对教育抵触心理较为明显。
2.隔代教育的弊端
留守儿童深受隔代教育的影响,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许多孩子都是在老人身边长大的,而隔代教育往往会存在较大弊端,老人容易宠溺孩子,不会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进行引导,因为偏爱,导致幼儿性格缺失,无法形成健全人格。孩子的性能特征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攻击性较强,或者是存在相反的情况,沦为被攻击对象,性格懦弱,缺乏自信[3]。
(二)学校教育自身问题
除了来自家庭方面的问题,学校本身也有逃不开的责任,就现状来看,学校教育自身问题主要表现在幼教机构的缺乏、小学化倾向严重以及幼儿教师水平偏低等几方面。
1.幼教机构的缺乏
幼儿教育机构只是单纯停留在学前班或者是民办幼儿园,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村幼儿园现有教学资源非常有限,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缺乏,这无疑都给学前教育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呈现出小学化倾向严重的特点。
2.幼儿教师水平偏低
另外一个显著原因就是幼儿教师水平偏低,导致学前教育的水平有限。农村幼教教师多数情况下没有受过专门培训以及系统的教育,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教师的教育长期缺乏科学、有效引导,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水平有限[4]。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待遇一般,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不理想。导致流动性较大,教师缺乏积极性。
(三)社会教育环境不理想
1.户籍制度的缺陷
城镇化脚步加快同时,也让城乡差别逐渐拉大,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却依然处于城市体制之外。基于目前的户籍制度,办学一视同仁很难实现,许多农民工子女没有城市上学的条件,不得不回到老家,成为留守儿童。。
2.基层政府对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不够重视
一般而言,农村基层政府可以享受到“外出打工”带来的红利,形成的“打工经济”,可以拉动地方经济。但是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由于重视不够,导致学前教育力不从心,教育质量偏低,农村幼教长时间处于相对盲目且自发的状态。
四、优化建议
(一)家庭方面
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阵地,需要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幼儿和父母的联系,加深幼儿眼中父母的“存在感”。外出打工的父母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定期和幼儿保持交流,关心幼儿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要说服家里的老人,让老人和父母统一战线,关心幼儿成长,充分了解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和学校一起努力,让幼儿获取更多的知识,为幼儿今后的能力提升打好基础[5]。
(二)学校方面
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主体,学校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发挥育人的作用,关心幼儿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完善幼儿园建设,注重基础设施的配套,加强师资力量,尽可能吸收优质教师,将教学品质全面提升。转变教学思路,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策略,为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保障。让教师具备先进教育理念,成为幼儿知识与能力提升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可以成立幼儿档案制度,深入家庭,了解幼儿家庭成员以及性格特征,积极与家长联系,实时和家长沟通幼儿情况,双方共同努力,承担起代管职责,开展学前教育知识普及,帮助家长树立和转变教育观念。
(三)社会方面
站在社会层面考虑,留守儿童教学现状的改善,需要从完善和优化户籍制度入手,将城乡二元结构取消,为农村留守儿童在城里接受教育提供机会,实现随迁就近就读,从而避免幼儿和父母长时间分离。与此同时,基层政府要结合地区经济特点,努力发展当地经济,鼓励回乡再就业,从而让留守儿童有父母的陪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持续加强。
1.对留守儿童加大保护力度
基层政府要不断强化幼儿学前教育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做好登记普查工作,在镇、村等基层设立办事机构,定期到留守家庭开展实地考察,多角度了解生活、教育等真实情况,一旦发现困难,要及时予以帮助。为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对教育机构加强经济扶持和监督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要对教育机构加强经济扶持和监督,以此来强化幼儿教师的责任意识。针对设备陈旧等问题,要给予经济扶持和帮助,帮助幼儿园解决现实问题。必要时可通过申请专项基金的方法,改善教学设备,避免安全隐患发生。同时做好监督工作,督促幼儿园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针对幼儿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彻底解决课程设置“小学化”的问题。
结语:综上所述,最近几年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困境一再被提出,牵连着全社会的心,曾一度引发讨论和关注。留守儿童学前教育质量改善,需要各方积极努力和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作为学校和家庭要各负责任,关心幼儿成长,而作为基层政府,要发挥职能作用,重视幼儿学前教育工作,加大扶持与引导力度,为返乡人员提供便利,为留守儿童成长和教育营造优良环境。留守学前儿童属于亟需关怀的弱势群体,为了让幼儿健康、全面发展,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共同为幼儿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邹琳.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创新模式探索[J].核农学报,2020,34(11):2643.
[2]龚泽斌.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20.
[3]秦晗.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杨慧勤,赵列.缺失与弥补:欠发达农村失母儿童的教育困境与出路——基于贵州省F县的个案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19,19(09):9-18.
[5]石利媛.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7.
[6]王萌亚.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7(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