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紫燕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沙小学
摘要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文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指导为例,提出培养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提问;策略
部编版教材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为目标,在中高年级单独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如三年级上册的预测策略、四年级上册的提问策略等。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注重启发”,他更引用杜威先生的话来告诉我们提问的重要性:“教学生的法子,先要使他发生疑问……”1我们以四年级提问策略指导为例,谈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借助提问策略,创设提问的氛围,教会提问的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提问提问,就是提出问题来问。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这一词的解释。而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教师为促进学生学习而向其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解答的教学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提问又称问题提出,是个体在思维活动中发现、形成并主动提出问题的行为。2目前,很多专家都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师提问的艺术、能力以及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与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同,部编教材“提问策略”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目的是借助“提问”这一策略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提问的意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善于阅读,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素养。
美国教育家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在《哲学家俱乐部》一书中说:“没有人像孩子一样提问、求知,也没有人像他们一样追根究底。孩子们不是简单地热爱提问,他们因提问而生。”可见,孩子的天性就是爱提问,以打破砂窝问到底的热情以提问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获取知识。但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或是惧怕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遭到同学的取笑,或是在教学过程中长期由教师来主导问题的提出以至于他们不习惯提问,或是不知道该怎么提问而干脆不问……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课堂上会提问、敢提问、能有效提问的同学越来越少。3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激励他们主动提问,敢于提问,并提出高质量问题,以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1.营造氛围:敢问
我们要营造轻松、平等的心理氛围,让学生感到在这样的气氛中提问是安全的,让他们打开扉敢于发问。问题没有对错之分,在课堂上,我们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去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提出问题的勇气。如在学习《蝙蝠与雷达》一课时,指导学生重点关注课文中批注的问题进行示范性的提问,进而鼓励学生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
2.创设情境:乐问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以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甚至是学生自己向自己提问等方式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有疑问可问,有疑问想问,有疑问愿意问。当学生没问题可问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参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发问;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自己针对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地方进行互相提问;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留白”的方法针对文本的细节进行提问。有些问题可以在文本在找到答案,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当一些问题不能在文本中找到答案,我们鼓励他们在文本以外寻找答案,发散学生思维,拓宽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此激励他们把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意识迁移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3.教授方法:善问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经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
从时间上来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前提问、读中提问、读后提问。读前主要围绕书名、作者的姓名、国家、作者的成就、有哪些代表作、通过封面预测文本的内容等进行提问;读中提问可以围绕故事的情节、作者的写法、词语的意思、句子的表达、文章的结构、作者的留白等方面进行提问;读后可以围绕自己的收获、情节的发展等进行提问。
从内容上来看,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低年级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提出简单的问题。引导高年级的同学提出事实性问题(即能直接从文本中找到原文答案的问题)、推论性问题(即需要根据文本中前后内容或者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解释说明的问题)、评价性问题(即涉及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及个人看法等的问题)。如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时,根据文本旁边的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引导学生提出如事实性问题,如“‘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怎么样的呢?”或是推论性问题,如“你觉得未来将会是个怎样的世纪?”,或是评价性问题,如“你怎么评价‘呼风唤雨’的世纪?”等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儿童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一切设想、探索和安排都将化为泡影, 变成没有生命的木乃伊。”我们要要让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唯有不断地激发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提出可探索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谈教育[M].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杨小洋 申继亮 崔艳丽.学生提问与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J].北京.2006 29(4).806—810
3.杨宁.学生课堂提问的心理学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1月.96-99
4.姚颖.在部编教材理念引领下开展阅读提问策略教学.小学语文[J].2018年第12期.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