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班级凝聚力 打造和谐班集体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彭艳
[导读] 班级凝聚力可以说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和生命

        彭艳
        韶关市武江区华泰小学 广东韶关 512026
        摘要:班级凝聚力可以说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和生命。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班级凝聚力是班集体当中无形的推动力,可以将学生积极感召在一起,共同为了学习或者班级进步去互帮互助完成理想中的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道德品质和知识。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就必须在学习之初,率先确立学习目标和计划,然后在班主任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带动之下,通过班会、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等,去在具体的行动中逐步加强班级凝聚力,从而提升学生集体荣誉意识,在不断奋进的过程中,感受到为班集体和同学做出贡献的成就感。全面提升学习生活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爱与尊重;低年段学生教育
引言:
        “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确实,在少年儿童进入到小学阶段,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时间比父母都要多。我们总说同窗之谊,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从而会建立相当深厚的友谊,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阶段,都会为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1.认识促成班级凝聚力的根本
        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很艰巨的任务,因此,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班级凝聚力是极为关键的重点。对于学生的教育,应该尽力保持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应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尽量不树立榜样和模范。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就像木桶效应一样,一个木桶要想装足够多的水,其中的一个木板特别高,大部分都比较高,但是有一个木板很低很低,那么这个木桶能装的水也就只有最低木板的高度。只有班级学生全员参与,共同提高,才能提升班级凝聚力,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作为班级一份子的归属感,从而自发的主动学习,在爱与快乐的氛围当中更加努力上进。当每一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帮助、自己的努力之下可以得到扎实的进步和成长,整个班级就会焕然一新,学生风貌也会更加有活力。因此,促成班级凝聚力的根本就是重视每一位学生,当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活动,展示和发挥自己的优势,班级凝聚力自然形成[1]。
2.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和空间
        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可以愉快生活。因此,在班级进行凝聚力建设时候,老师应该着手从平常那些表现较为平常的学生做起,从而全面提高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发展。比如,在今年二年级开学的时候,就需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学生干部的确立,那么为了更好地照顾到所有同学,我就采用了全员都是学生干部的教学管理模式,充分的尊重每一位学生,比如,有窗户管理干部、劳动卫生干部、礼貌礼仪干部、擦黑板干部、收作业干部、发作业干部等等。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班级工作内容,只有让学生承担起班级当中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班级体中,感受到与同学老师进行互动的成就感和快乐。从而在无形之间促进了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办法就是让老师和同学看见每一位学生的存在,并且对其优点进行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以触动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和参加班集体活动的热情,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自主的为班集体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并且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就该这样做。这就像我们理想中有一个大同社会,在那个社会中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那么就算有一个全世界知名的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去对这里的人们进行思想教育和文化观念的宣导,告诉他们你们要提高道德品质,要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那么很大程度当地的居民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拾金不昧、不偷盗居然成为了优秀的道德品质,这些都是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应该做到。那么同样在对二年级学生进行班级凝聚力建设的时候,应该明确凝聚力建设的目标,并且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找出学生班级集体意识较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而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去解决凝聚力不强的现状问题[2]。


3.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方法
        基于我国教育的传统模式,总是会对学生进行定义和区分,从而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现状较为严重。比如,每个星期一都会在国旗下进行班级代表演讲,那么因为有的学生性格较为活泼,而且确实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较为突出,在老师布置完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时,老师为了更好地展示班级形象,就会将演讲任务继续安排给表现好的同学手里。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现象也是因为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缺乏自信心和进取意识,不能勇敢地走出舒适圈。因此在接受到教学任务的时候就总是顺手安排到之前表现较好的学生手里,很有可能在一年的学习生活结束之后,有个别极为腼腆的同学都没有和老师说过几句话,长此以往,那些较为内向的学生就会觉得班集体的活动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从而逐渐在班级内潜水,默默无闻,在学习上也缺乏动力,进一步导致在活动参加和学习成绩上都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和进步。
        因此,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班主任就首先应该重视每一位同学的存在,对每一位同学多一点耐心。其实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充分的尊重学生,看见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并且将其安排在的较为合适的班级岗位上,使其自主的为班集体的建设发光发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班集体活动的参与程度,在参与中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同学的肯定和喜欢。充分的尊重和满足低学年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满足班集体凝聚力的建设目标。真正地做到劲往一块使,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
        比如,当班级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时,首先从意识上就应该明确,这是全班学生共同的任务和机会,老师应该在班级内组织参与名额的竞选,鼓励一些平时不善于表现的学生,勇敢的参与其中,珍惜锻炼的机会,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同时还可以为班级争得荣誉。其次,老师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内的活动,在小范围当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习惯。活动组织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事先面向学生征集主题,以更好触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开展中,学生也可以充分体会到感兴趣的事情带给自己的快乐。
4.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班集体凝聚力的建设说到底就是真心的对待每一个同学,教育者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使命和担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勇敢走出教育教学的舒适区,并且结合社会中相应的资源的对于那些性格腼腆、内向的学生多点耐心的鼓励和指导,使其勇于尝试,勇敢地迈出参加活动的第一步。大部分学生不参加班集体的活动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担心给自己的班级抹黑,而且因为小小年龄自尊心同样很强,那么老师在充分来了解到这些现状之后,对学生进行的更多的温情教育,使学生明白每个人在成长的阶段都会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那么真正勇敢的孩子应该敢于直面问题现状,对于不会的学习内容,懂得不耻下问,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对自己缺乏的知识进行的及时补充。
        在这个阶段,老师也应该教会学生直面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或者荣誉的体现,只有每一个同学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那么班级凝聚力自然建成,并且也不会存在建立班级凝聚力的探究问题。教育教学说到底是爱的传递,因此,在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情和氛围,去观察学生之间的关系,快乐吗?二年级的学生正是少年儿童无忧无虑的成长阶段,枯燥单一的知识灌输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3]。同时也没有必要为了表面荣光对学生进行形式上的统一,教育归根结底是爱的传递,是心灵的教育,只有解决心的问题,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就像一棵树苗一样,有的时候一些枝叶有点缺乏生机,那么我们想要解决这些树叶的问题,不能将其切除或者放任不管,应该明白所有树叶都是同气连枝,所以应该对树叶的根部进行浇灌,只有充分保证树根的营养,那么自认每一片树叶都生长的茂盛。
结束语:
        因此在进行班集体凝聚力建设的时候,其首要问题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在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之下,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感受到心理安全与温暖的情况下,从而踊跃参加班集体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和带给自己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董骞. 生存论视域下的德育"身教"内涵及其现代建构[J]. 当代教育科学, 2020(8).
[2]田川. 简论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 教育研究, 2020, 3(7):155-156.
[3]陆永江. 增强班级凝聚力,创建和谐班集体——班级管理之我见. 试题与研究,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