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郭义
[导读] 目前,初中科学教学日新月异,但由于惯性,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郭义
        浙江省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  浙江湖州 313300
        摘要:目前,初中科学教学日新月异,但由于惯性,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生对科学的兴趣较低;其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相对简单;最后,个性化教学难以贯穿始终。初中科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21世纪是一个“微时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联姻”成为一股大浪潮,被称为“智慧课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课堂;初中科学核心素养;养成策略分析
引言
        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发展期间,已经提高科学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以科学学科教学为切入点,投入更多的精力科学教学,如配置完善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锻炼实践应用能力的条件,学生在学习中,既能锻炼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围绕生活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科学知识,以实践能力和科学知识探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与内涵
        事实上,构建智慧课堂是信息化背景下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是以学生智力基础文学的发展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所谓智慧课堂的概念来源于中国东部师范大学教授朱志婷最初提出的智能教育理念。根据其概念,它主张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智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基于这一思想,其他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研究,即创造相关的智能教学环境,采用生动灵活的智能教学模式,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掌握方法和计算换言之,目标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学生创造一个智能和人性化的学习环境,重点是动员学生的基本识字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科学课绝不是一门只需描述重点的学科。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科学素养,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基础科学素养。结合智慧课堂的概念和特点,初中科学智慧课堂的目标应该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设备,开展生动聪明的教学活动,将科学学科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我们应该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必要通过个人化的教学活动和个人化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基本识字能力。
二、核心素养养成视角下初中科学的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一)资源协调方法
        今后的资源协调方法中,教师必须要能够拓宽思路,根据学校当前的教育资源,以及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基础性资源,实现资源体系的合理分析。对于学校的教育资源,要根据学校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结构进行选择。比如某学校的教育中采用平板电脑让学生在课堂中直接操作,并且将教师向学生传达的所有信息直接同步更新,那么此时所选用的资源就可以以纸质的形式呈现,同时允许学生在取得的资源上进行批改。同时这类数据可以同步给教师,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当前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基础性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教育资源,其中自然资源是教师最需要考虑的部分,尤其是在关于生物部分的知识点,比如在“观察生物”这一章节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观察常见的动物植物,之后分析这些动物、植物的协同生活状态,并提出“物种的多样性”这一概念,这就形成了一种由小到大的生物学知识排序结构,从而让学生可以形成一种条理化的顺序思维,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跟踪学生当前的研究状态和到达区域,以防止由于缺少教师的监管导致学生出现安全风险。
        (二)明确教学目标,培养科学观念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需要深入了解和灵活应用知识和原则。初中科学教育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对科学教育缺乏重视,另一方面是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导致学生缺乏有效培训所需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之前,初中科学教师应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基本识字能力,围绕基础识字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设施等,设置相应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能够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学会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知识,并找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办法。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加强科学课堂的教学进程,重新安排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总结中等教育各个阶段的学习优先事项,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科学知识体系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既定问题的指导下进入每一个环节,组织学生探讨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集中学生的全部精力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科学知识时,教师利用教学模式的优势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作为自主学习的一部分,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学习习惯的作用,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理念转换方法
        在相关教育理论的转化过程中,要能够全面改变现有的教育渠道,之后在其他的教育方法内可选用新型的模式,使得学生的接受教育水平可以得到同期性的提升。当然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来说,因为相关知识点的构成和搭配方案本身就存在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教育章节和教育内容,教师必须要能够选择最为科学、合适的教育理念,才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比如在初中科学教材中《人类的家园——地球》一章中,基础性的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内部结构等,之后会讲解一些地质活动,并且将这类地质活动现象与地球的物理环境本身建立关联,最终让学生增进对于这类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分发地球仪和地图等学习资料,之后从中全面分析各类知识点的使用方法,并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知识,让学生直接说明可以在地球仪上标注出相关信息,对于具体标注信息的内容教师不作出限定,之后再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各类地球活动录像、地球内部各类材料和结构的构造形式等信息,在说明了所有这类数据之后,则可以让学生提高对于地球中相关基础性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制作微课,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为了创建智能教室,除了创造情境外,还需要制作微课和电子书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为此,我修了《物体的内能》《常见的酸》《分子的排列》《火山喷发》等微课。以物体的内部能量为例。首先,我想设计微型目标:1 .了解燃料的热值,掌握提高燃料使用效率的方法;2.以汽油发动机为例,了解热力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然后确定关键内容:3。关于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周期;4.编译脚本并准备设备,如汽油引擎的物理模型和集成SWF动画产品:汽油发动机部件、行程和工作周期加倍;购买屏幕录制软件、计算机、相机和其他设备;和辅助教学资源,如PPT课程软件和教学过程脚本;5.提供微型视频和练习,学生独立学习微型课程,完成练习;6.课堂考试、分析、指导和调查。与传统教学不同,微观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可以改变,教师可以从领导者转向向导和参与者;学生们在上课前从被动的观众变成主动的预习和课后反复复习。如果你累了,你可以休息如果你不明白,你可以再说一遍电子书包通常包含大量的内容,如课本、课程、考试、作业等与微课相比,电子书书包齐全,互为补充。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智慧课堂建设的背景下,教师要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在提升学生参与科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渊.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研究[A].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八)[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4.
[2]吴美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课堂重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0):118-119.
[3]祝思.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指导策略[J].考试周刊,2020(15):21-22.
[4]程桢特.智慧课堂中如何养成初中科学核心素养[J].家庭生活指南,2019(11):175.
[5]赵冰.浅析智慧课堂的初中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J].新课程(下),2019(06):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