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陈培植
[导读] 社会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革新,当今时代对人才的定义与以往不同,

        陈培植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中学     362261
        摘要:社会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革新,当今时代对人才的定义与以往不同,这就意味着教学工作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身为初中语文任课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这一变化和挑战,积极探究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因此,怎样让语文课堂从教学手段上适应当今的教育环境,成为了广大教师之间的热点研究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实践。微课的出现能够很好的满足教师的需求,由于它是互联网的产物,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能够有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应用策略
        
        微课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进行深读融合之后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所谓的微课,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提前录制教学微视频,然后再视频中呈现教学内容,集中讲解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在课后同样能够学习数学,方便学生反复观看,从而起到很好的巩固效果。但是微课教学的载体不仅仅局限在视频当中,还能使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的能教育资源构建微课教学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不论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还是课后的巩固复习,都能够变得更加高效和自主,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借助微课技术,强化预习
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预习视频。由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小学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疑惑,而教师可以将本课的知识点凝练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之后,通过观看视频去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视频当中呈现生字、生词、文章结构、情节走向、情感变化、文章主题等方面内容,但要注意的是,在呈现这些内容时,只需要“点到为止”,不做过多的讲解,以防学生在课前就自认为已经学会了语文知识,从而不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导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下降。
例如,教师在这执教《岳阳楼记》一课的相关内容时,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篇偏长的文言文,其中生僻字、通假字很多,并且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这篇文章。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预习引导视频,为学生提供一些预习上的指导。在视频中,教师可以将这篇课文通篇朗读一遍,帮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中所有字词的读音,并将文中的通假字、生僻字、古今异义字标记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提示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最终在这些资料的引导下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之后进行解答, 从而提升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提升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二、借助微课技术,丰富课堂
是使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使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学生进入课堂后,也能够使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播放课件、展示教学资源,极大的丰富为了课堂教学内容,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书面上的文字内容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如果教师单纯的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学生难免产生审美疲劳,注意力无法集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微课,提升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有效拓展额外的内容,引导学生将课内与内外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
例如,教师在执教《故乡》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对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学生普遍有一些陌生,不能理解作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通过拓展课外内容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引导让学生将课外与课内结合,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微课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当时所面对的状况,帮助学生了解鲁迅为什么要卖掉所有东西离开故乡,帮助学生感悟为什么儿时好友在长大后却变得尊卑有别,在学生了解这些内容之后,学生自然就能够获知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借助微课技术,革新教学方式
微课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促使教学方式不断革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学生、教师的讲解以及板书共同构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创造力普遍不强,并且课堂气氛比较差,学生非常容易在课堂上走神。而微课的出现能够很好的改变了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不同功能去适配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抱着更加强烈的学习动机。
例如,教师在执教《三峡》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微课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将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一次深度的整合,并向学生展示,《三峡》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仅仅依靠教师口头上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三峡的波澜壮阔,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微课,为学生展示一些三峡的照片和视频,并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为学生朗诵课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篇课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使用合理使用微课,并善于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打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化、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炳康.微视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68-69.?        [2]王建木.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特点与应用策略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3):108-109.?        [3]臧粉兰.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的应用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7(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