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陈旭
[导读] 在现代社会中,衡量人才的实际能力的指标是多方面的

        陈旭
        贵州省仁怀市第一中学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衡量人才的实际能力的指标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了阅读的能力。所以,作为现代高中生,需要有效提高主题阅读的能力,因为只有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才可能在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上有较大的发展。在当下,人才的竞争尤其激烈,想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当中占有优势,就需要拥有可以向招聘方清楚表白个体思想以及意愿的能力,以此为自己赢得先机,而这些,无不需要拥有较为娴熟的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想要具备这些能力,又必须要拥有较强的主题阅读能力,因此,养成学生较好的主题阅读能力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前言:阅读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是必须要学习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关于阅读的内容大部分以散文和议论文和白话文为主,这会使得高中生的阅读范围受到一定的局限,缺少开阔的思维,时间一长,思想就可能会受到禁锢,变得千篇一律,缺少属于个体的理解,最终导致在高中语文阅读中无法获得较好的成绩。由此,主题阅读教学应运而生,老师可以应用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法来有效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就将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三个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益。
一、借助教学大纲来确定主题
        在进行主题阅读的教学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主题,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包括基本的作者信息,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文章讲述的主旨、观后感、社会评价等各方面的信息都需要有准确的把握,这需要老师做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教学大纲的内容,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行确认,最后才能确定主题。有些文章的主题在文章里有比较清晰的表述,有些则需要老师依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来进行干预。
        比如在对《归去来兮辞 并序》进行教学时,在课前,老师对学生提出了阅读要求,其主题就是对全文进行理解。学生借助教材以及教辅材料对文章进行翻译阅读,但部分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依然无法做到通透的理解,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受到部分内容在翻译上的限制,使得阅读无法正常进行。此时,老师就需要引入必要的干预,将主题从阅读理解全文改变为翻译全文,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对《归去来兮辞 并序》里的难点、重点进行解析,比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其中的“飏”字,发音为“yang”,同飞扬的意思,表达的是作者出污泥而不染的道德情操。
二、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我们常常会说,人类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兴趣。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什么事,只有这个人对这件事存有兴趣,才会对这件事拥有激情,才有可能可以长时间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把这件事做好。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作为老师,需要激动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欲望,需要让学生对于学习语文感兴趣,自己想学,愿意学,能做到真正的将自己融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在新课改的大力推动下,老师也需要与时俱进,适时转变自己固有的教学理念,紧随时代的潮流,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模式,用更多适合现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来实施教学。
        高中语文老师想要提升高中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因为一位老师而爱上一门学科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简单的“爱屋及乌”的道理。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度。其次,老师要善于活跃课堂上的气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通常是严谨的、甚至是凝重的,老师是课堂唯一的主角,每天都只有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唱着“独角戏”,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了。老师要灵活应用各类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方式,比如可以借助主题阅读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语文和阅读。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阅,在进行主题阅读时,向学生推荐一些延展性的读物,借此来激发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推荐的读物需要与主题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三、研读课文,活学活用
        在对高中语文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可以深入的理解主题,并且做到活学活用。而在对主题的理解上,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带领学生对课文展开研读。
        比如在对《陈情表》一课进行教学时,因为是白话文,学生的理解会受到阻碍。这时,老师可以先使用导读的方法,让学生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以及一些相对特殊的句式都标注出来,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对课文有初步理解的同时,老师也对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进行了引导。在进行初步引导后,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晋武帝吗?都了解他哪些呢?还有李密,有了解的吗?这些问题本身并不难,但确将课文内的人物关系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了交代,为后面的讲解进行了铺垫。再往下,老师可以继续提问:李密是写《陈情表》的动机是什么呢?老师可以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答案,最终获取答案是因为“愿乞终养”。此时,老师只要继续引导,就能够使学生明白,“愿乞终养”所表达的是李密的一颗孝心。老师在引出了“孝”以后,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对主题进行讨论。这里可以让学生组成几个小组,然后就晋武帝为什么会被《陈情表》所感动进行讨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在读了《陈情表》后的感想,从而使学生可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在讨论中从更多的角度去对“孝”进行理解。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还有很多策略可以让语文老师进行挖掘和研究,老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此开创更多的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主题阅读的教学模式,将有效的提升高中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自身的表达能力,同时,有助于提高高中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宗平.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
[2]夏坚.对话式课堂教学中的随机生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