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 王佳宁
[导读] 政治认同素养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王佳宁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泰河中学 315800

        摘要:政治认同素养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有重要意义。通过议题式教学,将家国情怀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政治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家国情怀;政治认同;策略
        家国情怀是推进思政课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政治认同素养是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义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以党为主线,探讨家国情怀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策略,培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有为青年,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奋斗之路。
        一、议题情境——深化政治认知
        在议题情境的设置上,教师要创设生本性情境,关注学生的需求点,从学生出发,贯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设置时政性、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特别创设两难情境,引导学生在比较鉴别、价值冲突中深化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从而实现由境生情,以情育人的理想效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教学中,通过播放《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视频,展示“俩个辛丑年”对比图——1901辛丑条约丧权辱国VS2021中美谈判“你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导入新课,在视觉冲击、比较鉴别中,直击学生内心,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底气在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情感认同。在此基础上,感受1921年与2021年中国百年的沧桑巨变,学习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探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分享身边的英雄模范及伟大精神,明确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牢记自我使命,奋进新征程,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加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感,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世界亦需要平视中国。
        二、问题思辨——引领政治信仰
        良好的政治课堂应该是思辨性的课堂,要精于思,成于辨,在深度思考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形成政治信仰,激发政治认同。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灵魂,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只有经过思维的碰撞,建立在科学思维上的认同才是真认同,经得起实践的体验。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的教学中,出示如下议题:剖析社会矛盾,辩证看待“变”与“不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为此,美国极力质疑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认为中国已经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问题①:你同意美国的看法么?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将如何“反击”?
        问题②:在新时代,你还有过担心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吗?你对生活还有哪些美好的期待,你觉得什么是幸福?(从学生、中年人、老年人等角度入手)
        问题③:到底是什么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确定记录者、汇报者,各小组成员需认真倾听、 相互评价,最后由代表发言,限时4分钟。
        问题①通过角色模拟外交部发言人的形式,引导学生意识到我国现存发展的不足,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人均收入较低,制造业整体依然处于中低端水平,关键技术不高,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两个不变”的理解。问题②在①基础上畅谈美好的期待,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意识到我们的幸福还有“诗和远方”。问题③是在对①②的理解上,引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不充分无法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社会主要矛盾相应发生变化。通过一系列问题链,引导学生回答,自然生成“变”与“不变”的点,学生更易在“变”与“不变”的辨析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和历史思维的能力,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三、课堂活动——渗透政治实践
        陶行知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化知为信,信而行之,方能知行合一。新课标中提倡开展活动型课程,要通过设计序列化的活动及可操作的测评,让核心素养的培育能真正落地。教师可在活动形式上创新,通过小组合作、社会实践、采访调查、角色模拟、讨论汇报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真正地动起来。
        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及意义的教学中,设置如下活动:课前进行社会调查,请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从政治、经济、体育、科技、军事、民生等方面谈谈自党十八大以来身边的变化及感受,以“与以前相比,新时代的中国新在                ”形式写一段话。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学生代表自述并感悟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对“新”的感性认知,做到内化于心,更深刻地理解我国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人民的长期奋斗,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大势,要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教学中,以“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为主题,让学生进行60秒演说。通过分享最美奋斗者的事迹及主题演讲,明确他们是新时代奋斗者最美的样子,是我们前行的灯塔,为“了不起”的“每个人”点赞!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在活动中加深内心的情感体验,进而深刻理解并认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在课堂拓展部分,让学生阐述新时代的人生梦想。新时代新征程,请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分享自己的人生梦想,做一个“追梦者”,献礼建党百年,引导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进一步厘清自己新时代的人生梦想,努力实现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的同频共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达到知行合一的理想效果。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期,需要精心地栽培和呵护。作为思政教师,我们要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想政治课,讲好中国故事,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培育有理想、有信仰、有行动的公民,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落地家国情怀,真正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借力主题情境,浸润政治认同[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2).
[2]林黎华.也谈议题式教学的“五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