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黎学珍
[导读] 一方面,随着国家实力、科学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势如破竹的快速提高

        黎学珍


        摘要:一方面,随着国家实力、科学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势如破竹的快速提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渐地被教育理念的进步所否定,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也逐步进入了相互交融的全新时代。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与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相适应,课程资源的更新也需要被提上日程。“微课”凭借其时间碎片化、传播速度快等优势特点,得以在教育领域迅速地兴起和传播,将微课应用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二者有机融合,能为学生学习注入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微课应用 信息技术 初中 教学
前言: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度融合为了与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相适应,课程资源的更新也需要被提上日程。“微课”凭借其时间碎片化以及传播速度快等优势特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教育领域,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优质资源形式,因为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带给人前所未闻的焕然一新感。同时,在国家政策方面,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到“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发布,再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已呈现势如破竹的趋势。
一、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度快,实践操作性强,无论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如何,都会因为没有得到同步的实操而或多或少的错过一些比较重点的知识以及疑点难点的讲解。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就好比是现场直播,存在课堂容量较大,学生的记忆有限、或者是课堂效果良好但是学生课后的实际操作却仍然会遇到困难等等的问题。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在表达上或者是知识点的阐述方式上不够清楚,在对于学生的提问上也不是总能够有的放矢,从而不能提高引导学生的效率。最重要的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不同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教育环境等原因所积累的对于电脑的操作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可以熟练的操作电脑,甚至接触过编程,但有些学生却还摸不清键盘上26个字母的位置。所以面对来自学生的不同需求,想要在同一教学课堂上实现是难以做到的。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和老师的发展都受到了较大的瓶颈和障碍,微课的应运而生,恰好能够解决上面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微课的呈现方式可以更加的多样化,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当中空间地理上的局限性,而且还能够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更加多维和立体的向学生展示课程的内容,将复杂难懂的概念原理等知识点做成微课,能够让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和有趣,方便学生反复学习和理解。除此之外,在应试教育的时代大环境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重心和注意力主要还是放在统考的科目上,不得不承认,在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上重视的程度的确较低,课上学习效率本身就难以保证,课后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很少能够有机会对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微课的出现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之外的这一问题,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需求,有选择性的、针对性的去观看微课视频,进行操作和演练,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利用微课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千禧年后的新一代学生,在科学技术本身就日新月异的今天,似乎与生俱来一种对于新鲜教学技术的高度敏感和快速接收的能力。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好微课资料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得学生在这类的学习上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起老师站在讲台上的传统的授课方式,微课因为其课件视频的美观性、趣味性、科技性和互动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极大的提高了授课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选择微课资料的方面,应当尽可能地选择贴近生活的内容,突出学科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科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实用性。同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养成主动收集新鲜有趣的微课的教学习惯,以此来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给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时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提高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专注程度和专注持续时长,调动学生多重感观,突破视觉,听觉在传统教学方式上面的局限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现代化和科技化,无疑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
(二)借助微课资料,助力学生高效理解
微课是一种主要用于辅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内容的理解的教学手段,采取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反复学习,加深理解某些比较难的知识点,与此同时,初中的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有些案例存在着操作步骤繁多的难题,微课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及难理解的概念,还可以给予学生反复多次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投其所好”地引导初中生理解和学习知识内容。比如在《图层的初步应用》中,学生在初学阶段难免对于图层的概念难以理解,那就可以借助微课教学视频形象有趣的特点,帮助学生攻克难题;又如在《视频的获取与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展示微课视频《千手观音》,引导学生讲述观看后的感受,进而引导学生用双手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形象,最后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和学习教材中的操作技能,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的视频采集和处理技术。再比如在《制作计算机动画》的教学开始之前,可以播放热播动画片《熊出没》片头部分,拉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迎合学生的喜好和口味,能够给学生们种下跃跃欲试的小种子,并准备好相关的微课教学,就可以快速地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耐心地听教师的讲解和操作。

(三)结合微课资料,促进学生有效实践
        因为微课富有感染力的试听感官冲击,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要好好把握微课这一优势,引发学生主动的实践操作和对于不懂的问题的探讨。在课前阶段,学生可以自主的根据微课教学进行预习,为课堂当中会学到的知识奠定基础,对即将学习的操作做好准备,在课堂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合作,结合微课教学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的协作能力,在课后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录制一段实际操作的视频作为作业,而不只是把简单的得到一个结果作为课后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感受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并且老师可以把学生作业作为素材分享,在课堂上给予点评,不仅可以查验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效果,丰富学生的动手经验、增长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以此来使得传统课堂和微课教学更加有机的融合衔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语: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微课课堂的有效性,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得教学水平和有效性得到提高,为学生创造一个高效、有效的教育学习平台。教师应依托微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调动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和探究,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身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大纲的安排科学合理地设计“微课”,突出重难点,增加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邢长敏.微课在西藏班(校)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Flash动画:补间动画》一课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302):54-57.
[2]晏宝珠.微课,让课堂更灵动——也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135
[3]杜晓东.微课——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锦上添花[J].探索篇誗课题荟萃,2019(23):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