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体验.探究——换位思考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 何建华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行业越来越人性化,在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何建华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标尚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行业越来越人性化,在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单纯考虑自身,或者是教学的目标,而是需要更多的从学生以及家长的角度去思考,站在多种角度换位思考,之后开展教学,教师多方面考虑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严谨。阅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积累和理解能力,教师转换思维,与学生平等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有助于之后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学生换位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化思维,让学生在日后的阅读中更加得心应手。
        关键词:阅读教学;换位思考;体验授课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主要将精力放在了能够快速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容上,而阅读教学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看到成果,自然而然就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在教学环节中分配给阅读教学的时间很少,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长久以来都难以有所进步。在现代化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转化学生固有的思维,打开学生的阅读思路,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教学中的心理换位思考
        1.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泾渭分明,教师通常都是扮演“严师”的角色,而学生则“尊师重道”,在课堂的学习中唯教师马首是瞻。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不对等,使得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特别是阅读理解方面,教师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学生,学生只学习教师对文章的看法,而不是学习教师如何分析文章,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得不到发展。对此,语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放下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放下戒备。教师还要对学生予以充分的鼓励,引导学生讲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此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阅读水平,为进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以《守株待兔》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与学生平等进行交流,让学生放下心中的戒备,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留出时间供学生阅读,待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我走下讲台以平和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缓解,在不断交流中学生逐渐敢于发言,讲述自己的阅读感悟。我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赞扬,逐渐建立起了信任的桥梁,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
        2.教师应站在家长角度
        在一般的认知中,教师通常负责学生教育方面的工作,而家长则是负责学生的生活,因此,也导致不少学生将学习和生活分开,这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在长时间的教育工作中可以发现,阅读教学其实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在理解文章的时候经常需要用到学生生活的经验,如果学生将阅读与生活分开,那学生就很难完全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站在家长的角度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将阅读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完善学生的阅读思维。此外,教师还应该像家长那样对学生在感情和心理上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师生之间互相信任的桥梁,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在阅读学习时会更加专注,使得阅读教学的效果显著提升。
        二、教学中的观念换位思考
        1.教育目标换位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教育目标也发生了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旨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答题的方法,学生的其它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学生畸形发展。

不得不承认,新课改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调整阅读教学的目标。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换位思考,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育目标,给学生以充分的阅读时间和理解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熟悉文章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
        例如,以《我不能失信》为例,教师要将教育目标进行换位,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在教学开始,我给学生讲解了几种阅读方法,如泛读法和略读法等,学生按照我提出的方法进行阅读,在实践中进行锻炼,熟练掌握了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2.教学方式换位
        学生阅读的文章一般都是来源于语文教材中,能够接触到的文章内容十分有限,这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在新课改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阅读教学的方式应由封闭向开放换位,教学的内容不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还可以充分借助更多的资源,如互联网中的资源,丰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可以阅读到更多的内容。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的文章结合起来进行阅读理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全面的理解。
        例如,以《海底世界》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丰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开始,学生先自行阅读《海底世界》中的内容,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我在互联网选择与《海底世界》有关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学生得以接触到更多的文章,在阅读中结合将课内外的文章结合,对文章中的知识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3.培养观念换位
        对学生的培养,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要对班级所有的学生进行培养,看整体的成绩,以致于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在这样的培养观念下,所有的学生都学习教师的阅读思维,会磨灭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现代化语文教师的培养观念要从整体换位到个体,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因材施教才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例如,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性格、能力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建立不同的小组,投其所好让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教学中角色换位思考
        1.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对立者,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各司其职,鲜少交流,学生通过教师授课的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而教师则只能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阅读心得,了解学生的途径单一,使得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充分,对阅读教学的开展没有太大的帮助。鉴于此,语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使阅读教学策略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2.让学生体验授课的过程
        教师除了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与教师换位的机会。开展“代课教师”活动,让学生能够体验教师授课的过程,在过程中从教师的角度去阅读和分析文章,可以得出全新的见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全面化的阅读思维,切实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并将这种教学思维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不断更近教学思维和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增长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晓东.思辨阅读教学中的移情阅读法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语文,2020(15):8-9.
        [2]巢翠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平等对话设计的策略[J].语文天地,2017(12):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