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杜宾
[导读] 著名的教授施瓦布曾经明确提出: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借助探究的途径

        杜宾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古城中学  161641
        摘要:著名的教授施瓦布曾经明确提出: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借助探究的途径,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必须要借助探究的途径,积极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优化和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手段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最终促使学生在知识探究中,获得生物知识,提升自身的生物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
引言
        新课程理念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培养成为教学的核心与重点,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能力培养实际上是在高中课程标准当中出现的,但是现在初中的生物教学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一些相关的教学实践不断开展。培养学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初中生物教学需要以此为前提,不断进行学科教学优化,才能更好地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培养。
一、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操作中提升探究能力
        基于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经。因此,教师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时候,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肯定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努力改变传统的“讲实验、画实验”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探究性的实验操作,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探究能力。首先,教师应积极开展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时,应遵循以下流程:围绕生物实验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等途经,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等。教师要引领学生结合设计的实验方案,提前准备实验器材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生物实验的自主探究中。其次,积极开展“猜想—探究”式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了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时候,应结合实验教学内容,引领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做出假设;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猜想和假设,积极开展实验活动,对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验证。如此一来,通过“猜想—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促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强化了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转变教师观念
        生物学学科自主学习模式教学优化首先要从教师观念的转变开始。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是具体实践当中,困难依然存在,最为突出的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实现同步,当然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主观因素还是教师的接受问题。与传统学科教学相比较,在学科学习能力提升发展要求之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和实践技能,这对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和优势,然而因为传统观念难以改变,不少生物学科的一线教师还没有真正地行动起来。教师观念的改变有助于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从学科专业性的角度出发,教师是相对权威的学科专家,原本应该具有很强的自我感,但是现实恰恰相反,部分教师在新课改当中没有较强的自我感。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从发展的教学目标出发,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增强自我对学习能力的理解,提升学科教学能力。

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发展的顶层设计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学的内涵的正确理解,然后将自己的正确理解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另外,教师要对自主学习模式实施的意义进行了解,教师只有自觉主动地进行融合才能将自主学习模式真正地落实到位;最后,教师要对自主学习模式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进行进一步研究,要对生物学的本质进行清晰的把握,将自主学习模式和学科的本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真正地进行学科教育的实施。
三、排除灌输式,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资料的阅读兴趣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学方式,其教学基础都应该是以学科书本为主。生物教学也应如此,不仅需要专业的生物实验教程,更需要学生大量的学习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单元时,倘若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于实验研究,忽视书本理论讲解,教学成果反而事倍功半。这一单元效果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查阅历史文献、专业课题资料、书本理论讲解。值得一提的是,生物教学不代表灌输式教学,最科学的方式是正确引导学生,在教学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书本作出解答,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浏览完书本后,可以开展分组讨论,最终每个小组提交一份最佳答案给教师,教师整理汇总完后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能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不仅能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进行课外活动
        教学中不必拘泥于课堂的形式,在教材中所呈现知识不足时,应当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教学,带领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植物以及动物等进行现场教学。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积极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植物与动物进行深刻了解,这对学习生物这门课程有着极大的帮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需要起到辅助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行探索自然界中的奥秘。在郊游中,学生很乐意听取教师的意见。在陌生的环境中,学生会更加信任教师。由于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这种课外教学更有趣味性,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可以把一些植物以及生物做成标本。
五、开展合作探究,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初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下,明确提出了“自主、合作、探 究”的原则,教师在培养学生生物自主探究的时候,应改变传 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借助合作探究的模式,积极主动 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中。 首先,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科学设置出具有探究价值、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引领学生 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其 次,教师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照 5-8 人/组 的标准,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明确学习小组的组 长,确保合作探究的顺利开展;最后,教师引领学生以小组的形 式,积极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学 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常常会面临一定的困难,教 师必须要及时进行指导,确保学生的探究学习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立足于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设计探究问题、实施生活化教学、开展生活实践、重视实验教学、开展合作探究等途经,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积极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的探究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黄茂锐.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9(27):52.
[2]冯迭平.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当代教研论丛,2019(05):107-108.
[3]杨宁刚.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J].新课程(中),2019(04):221.
[4]高秋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10):235.
[5]陈力.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家庭生活指南,2019(03):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