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芳
安阳县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455002
摘要: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神州文明,这是对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更是对古国文明的发扬光大,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大有裨益。吟诵是我国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介于诵读和歌唱之间的汉语古典文学作品口头表现艺术方式。能够有效地将古诗中的喜怒哀乐以及情感的起伏变化来表达出来,比普通朗诵更加深入和充分,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法。
本文中简单分析了吟诵教学的现状,强化吟诵指导在语文教学方面的意义,以古典诗文教学为例,分析了借助吟诵指导开展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吟诵指导;策略探究
我们吟诵,从声音里体会中国文字,体会诗的意境,这不是头脑的理解,而是真切的去感受,所以吟诵会让我们的心越来越柔软,感觉越来越敏锐,由此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古人,他们的感觉是如此丰盛,思想从哪里来?从感觉里来,越是感觉敏锐的人,对生命越有洞察力。中国古代的哲学家,首先是生活家。这样径去读中国传统经典,我们才可能与古人产生连接,如果只是头脑的理解,就只能是经典是经典,我是我,没有办法融合,很难产生切入心扉的共鸣。语文教育的老前辈,人民教育出版社首任社长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赵元任先生说:“所谓吟诗吟文,就是俗话所谓叹诗叹文章,就是拉起嗓子来把字句都唱出来,而不用说话时或读单字时的语调。”
一、吟诵教学的现状
当今,语文课程标准未能对吟诵引起重视,加上教师对吟诵曲调的生疏,造成古今吟诵的断裂。其实吟诵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迫切呼唤吟诵教学的回归。许多老师虽然都意识到诗歌吟诵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其一,力度不够。
教师设计教学法时都不约而同地涉及到了吟诵法,但课堂上却很少着力,或昙花一现,或浅尝辄止,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或醉翁之意已忘酒。
其二,生硬无趣。
课堂上有读书声,但声非琅琅,或是扯天扯地的喊读,或是梗着脖子的硬读,没有创造性。
二、强化吟诵指导教学方面的意义
(一)吟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古诗词具有言简意赅、优美典雅的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很难理解古诗词的含义。而如果学生长期都难以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他们也就可能并不愿意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来,可能会认为学习古诗词对他们而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这也就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将吟诵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来,就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较为强烈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吟诵本身就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符合他们喜欢模仿又喜欢唱歌的特点。所以让学生吟诵诗歌,就能够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让他们在使用这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产生一定的新奇感和愉悦感。
(二)吟诵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力
吟诵具有能够培养学生语感的功能。语感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的深意,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让学生仔细分析诗词中的字词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但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厌烦的心理,不愿意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来。但是,如果教师尝试采用吟诵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古诗词,就能够让学生通过把握吟诵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中的含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的理解古诗中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三)吟诵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记忆
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不难发现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和记忆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不仅会浪费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又不能够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诗词。除此之外,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也需要依靠强大的意志力,而这不仅会导致学生产生疲劳感,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的记忆时间不长,对诗词的记忆达不到理想的状态。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将吟诵引入到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来,就能够让学生通过体会诗词的音乐美来体会诗歌的美,让学生产生较为愉悦的审美感受,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些诗词,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来。
三、借助吟诵指导开展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自由吟诵诗词,自觉体会诗歌
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吟诵指导之前需要让学生自由地吟诵诗词,让学生自己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并分析如何吟诵诗词,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进行自主探索。而这样一来,教师在提供吟诵指导的时候,就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发现自己在吟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吟诵技巧。
(二)了解诗词内涵,奠定感情基础
虽然诵读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体会诗词中的感情。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向学生讲解一定的基础知识,那么学生就可能很难体会诗词中的内涵,更不用说来通过诵读的方式来掌握诗词的内涵。因此教师在借助吟诵让学生开展诗词的学习活动的时候,也需要尝试着在指导学生进行诵读之前为学生讲解诗词的内涵,为学生进行诵读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让学生了解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诵读。
(三)观看吟诵视频,进行模仿训练
在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一些名家进行吟诵的视频。让学生去体会名家是如何进行吟诵的,然后让学生把握吟诵的方式,并积极的模仿和训练,纠正自己在吟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吟诵技巧。
(四)进行反复诵读,进行自主训练
仅仅依靠在上课时间开展吟诵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就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在观看过名家的吟诵视频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训练,尝试着在课后朗诵诗词,把握住诗词的朗诵技巧。
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在课后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为学生家长吟诵诗词,让学生家长检查学生的吟诵情况。
(五)重视吟诵方法,了解吟诵技巧
除了反复练习之外,教师也需要注重吟诵方法的讲解以及吟诵技巧的传授。虽然吟诵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地锻炼,但如果教师能够直接指出学生在吟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专业的指导的话,那么学生的吟诵技巧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吟诵的方式。
如:打节奏吟诵法诗歌有很强的节奏感,节奏是语言的音乐性。吟诵可以靠节奏的变化来传达感情、烘托气氛。用较快的节奏表现热烈、紧张或恐怖,用较慢的节奏表现宁静、沉闷或凄凉等。为了突出节奏,可以采用敲打节奏吟诵法。每首古诗都有它固有的节奏,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体会中找到。课堂上可以击掌,可以踏地,可以轻叩课桌。就地取材,简单易行,敲敲打打,乐在其中。我们在吟唱时要注意动作的协调自然,配合神态,同样也不可忸怩做作,要给人落落大方之感。
例如教学《诗经?氓》,《诗经?氓》是四言诗句,可用“二二”拍吟诵,也可以“三一”拍。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经过实践,学生会发现“二二”拍更优美,更稳健,更能体现《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特点,而其他的节奏或滑稽可笑,或粗糙轻浮。于是用“二二”拍敲打节奏吟诵,时而低缓,时而欢快,时而叹息,时而决绝。《毛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学生此时手舞足蹈、嗟叹咏歌,心驰神往,乐不可支。?
??? 也可以配乐吟诵,音乐其实是一种情绪,音乐的感召就是情绪的渲染。中学生读诗困难不是因为字句的难懂,而是不能披文人情、携情人境。音乐是媒介,帮人入情入境,所以,要选择与诗文内容或情绪一致的音乐,让它们在学生耳边适时响起。在《春江花月夜》教学时笔者用一曲古乐《春江花月夜》来作为衬底音乐,引导学生在一遍遍的吟诵中逐层深入,体味意象之美,意境之美,情致之美,熟读背诵的效果会较好。
??? 因此音乐缩短了读者与诗歌间的距离,实现了与诗人的亲密接触;音乐提醒学生诗中还有可以摇头晃脑的陶醉,还有新鲜和生动的感动。古筝、笛子、钢琴曲、萨克斯音乐,都在等待着唤醒沉睡的情感,让它们在读书时响起,或低缓、或急促,或成为背景、或担当主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古典诗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吟诵的方式来学习诗词,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记忆诗词,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力,因此教师就应该积极地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吟诵诗歌应用到诗词教学过程中来,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习成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