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 周由全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逐渐将“以学定教”的方法应用在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
       
        周由全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逐渐将“以学定教”的方法应用在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重新建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充分提升课堂的讨论教学氛围,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教育水平和工作质量。除此以外,通过引导小学生们多观察、勤探索来全面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达到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标准要求。
        关键词:小学科学;以学定教;有效性
        引言:教育学界相关认识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开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启蒙并且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其次是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学习的主体意识,应当明确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课堂活动的组织以及学习过程的引导;最后,学生应该学会自主自觉学习并且深入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奥秘。这些指引的提出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就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地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
        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要想获得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老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应当变“以教定教”为“以学定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注重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解惑式教学以及讲评式教学的运用,让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重视以及发挥。我在教学《植物》一单元时,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大路旁等的植物,让学生回答自己对学校、路边最熟悉的植物有哪些。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植物着手,开始研究本单元关于植物的科学知识,并通过搜集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二、注重生活体验
        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与校园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这一方法需要学生能够在校园的课程学习中具有高度的思维逻辑能力。教师可以以课堂问答这一方法来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将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具象化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在实际教学场景中有方向性地引导小学生多多观察生活并且思考问题,从而帮助他们培养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三、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科学教学知识的讨论与研究均是围绕一系列相关情境来展开,所以科学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当基于当代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其平时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年龄发展特征来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帮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自身的紧密性,从而意识到科学并非是晦涩难懂、望其项背的抽象理论,而是能够在实际的实践操作中可以感知、检验并且阐述的内容。学习科学的目的主要在于对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合理地分析和验证,通过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及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望。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的整体情境
将教材教辅资料与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场景中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全面,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将各类信息化教学手段(比如说多媒体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场景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完整的情境创设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如果没有比较合理有效可执行的教学评价机制,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课堂教学的工作水平也就不能得到体现,因此设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比较常见的教学评价小技巧有随堂检测。教师针对课程中一些主要的知识内容进行难易程度的划分,通过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引导小学生自主回答。教师需要重点关注检测结果的评价,并且积极尝试从中发现一些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科学课程学习的成果。
六、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关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应当充分利用生动的日常生活素材。小学科学课堂相对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教师应当将日常的实际生活作为素材,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即科学”的思想,并且带动学生一起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探索能力。如此依赖,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具体形象的生活案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于科学概念及相关知识形成基本的概念,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能够深入进行科学探究。
七、活用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教材是课程的一种主要载体,是师生教学的重要依托;同时,教材不同于课程,也无法体现课程与课标的全部,只是科学知识的部分载体。正如陈大伟在其编著的《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里所言: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它既来源于课本,但更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全部教材。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遵循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规律,从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分享交流与独立思考方面,做好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必要时更要不拘于教材,充分挖掘、选择和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现象和已有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等因素,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并进行灵活取舍、增删、有机整合重组,力求“以学定教、活用教材”,避免固守教材与机械地教教材,“不唯书、只为学”,以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综合以上论述,本文认为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场景中的应用具有较多的益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扩展了小学生学习的视野范围,从而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另外,教师还能够比较全面地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更好更加高效地安排课程内容,从而最大化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运用以学定教这一科学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彭建.浅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No.471(03):40-40.
[2]曹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15,000(011):182.
[3]吕丽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文理导航(下旬),2017,000(003):P.F0003-F0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