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论语〉选读》有效性教学——整合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肖丽秀
[导读] 《〈论语〉选读》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内,要充分利用好教材

        肖丽秀
        福州延安中学  
        内容摘要:
        《〈论语〉选读》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内,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真正起到选修课的拓展与提高的作用,那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整合式教学策略的运用可提高课堂容量,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本文就这一策略在在《〈论语〉选读》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作一些阐述,以期能对《〈论语〉选读》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论语〉选读》  整合式教学策略  多媒体课件   主题讲座
        一、思想认识
        人获取信息的途径来源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所有感官感觉,也可以通过部分感官感觉到,并且各个感官感觉到信息的效率是有所不同的。具心理学家研究成果显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到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的70%。①上述研究表明:若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同时使用多种感官,就能够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学习者以交互方式学习,其效果就更加明显。而多媒体技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交互性,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很好地创设这样一种环境。另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能为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各种手段,充分挖掘文章蕴含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延伸教学空间,突破教学难点,把课本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论语〉选读》属于文言教学范畴,若仍沿袭旧有的教学传统,运用传统的板书,通过传统的口语进行讲授,势必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教学低效。《〈论语〉选读》作为一门选修课,在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时数有限,而教学内容又十分丰富的矛盾,《〈论语〉选读》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起到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延伸教学空间的作用。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可能。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偏爱和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任取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充分展示教师个性的同时,也满足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及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在《〈论语〉选读》的教学中与多媒体的整合是必要的。
        二、策略实施手段:
        1、主题讲座
        《〈论语〉选读》中每个章节,往往就是一个文化主题,在教学中,可以就以课文选段为材料,以教师讲座为形式,阐发教学内容,探讨该话题的文化意义。但是,因为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对《论语》进行深入的研究,有能力开展这样的讲座,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教学中整合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百家讲坛》的名家视频讲座,在课堂上,让专家开专题讲座,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讲座的过程中与专家近距离接触,感受名人的深邃思想,领悟孔子的深刻思想。
        如教授《〈论语〉选读》中的《君子之风》这一章,关于对“君子”的理解,就可以做为一个专题开设一次讲座,进行研讨。首先,由学生自学课文,从文中找出关于“君子”的评论,理解并思考,总结自己对君子的理解与收获;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君子之道》;再次,利用课后周记的平台,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学生交流周记,并推选出一些文章在课堂上交流,或者在学习园地中张贴。
        又如在教授《〈论语〉选读》中《克己复礼》这一章,可运用同上的方法,组织学生观看中国政法大学方加尔教授的讲座《孔子眼中的“礼”》。
        注意事项:在观看名家视频讲座前,最好是教师讲授完一课内容之后,在学生有自己的一定思考之后,这样效果会更好。或者在观看视频时教师能有效地结合课文来讲解,而不仅仅停留在视频播放上,学生会更乐意接受,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2、多媒体课件
        《〈论语〉选读》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还可以表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上。《〈论语〉选读》属于文化经典阅读,在教学中系联的材料很多,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能运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解读文化论著,就可以运用课件展示更多的内容,如与《孟子》、《荀子》语段的比较、延伸阅读。如:“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7)“……故君子知之日知之,不知日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日能之,不能目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荀子·子道》(ppt.展示)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时要有实事求是的谦虚态度,不能不懂装懂。运用课件展示取代教师板书,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又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
        另外《〈论语〉选读》毕竟只是《论语》的节选,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丰富课堂,大面积、大容量、高效率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全面地了解儒家思想,可以通过课件展示《论语》中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发展了学生智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如:关于“仁”的论述,分散在《论语》全书中,而比较集中的体现在“克已复礼”“仁者爱人”等章节。上课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章节中关于“仁”的论述,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ppt展示如下: ⑴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⑵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⑶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 “赐也,非尔所及也。”(5.12)⑷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8)⑸“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②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一定要避免因滥用课件而扼杀学生想象力的现象。另外,运用课件教学也要坚持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独立思考中激活思维与情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的手段,只要我们精心选择、合理运用,就能使它更好地为《〈论语〉选读》教学服务,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整合式教学在《〈论语〉选读》教学中的运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任何一种资源的整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为了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因此,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论语〉选读》教学就一定会有更多更好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选修课的教学也将会更有经验。
        
        注释:
           ①杨州《多媒体在生态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安徽教育学院报2004年5月
           ②《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第265页
        
        参考文献:
        1、黄高庆、申继亮、辛涛:《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载《教育研究》,1998(11)
        2、周良华:《〈论语)选读》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08,2:43-45
        3、黄安余:《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纲要》,海社科院出版社2001年版.
        4、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4 年第一版.
        5、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杨州《多媒体在生态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安徽教育学院报2004年5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