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黄灵
[导读] 在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过程中,生物课程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黄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马江中学,广西贺州546812
        摘要:在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过程中,生物课程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生物知识,生物课程的学习对其而言存在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生物素养。目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已经成为初中生物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习兴趣;激发


        随着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生物课程教学需要与时俱进,这是因为传统的生物教学多是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缺乏活力与创新,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在新形势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加以密切关注,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效果。
一、巧用信息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多是以教师单一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知识,无法透彻理解生物内容,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向学生呈现直观且形象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1]。以“人体的消化系统”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清晰且形象的内容:人体的主要消化系统和食物在人体中的转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讲解,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通常初中生物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繁多且零散,学生记忆相对困难,而利用信息技术串联相关知识点,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脉络,轻松理解生物知识。
二、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这就需要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利用问题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通常问题的精心设计不同于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强调互动问答,更具问题趣味性和师生互动性,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考思维[2]。以“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提出问题:大家知晓哪些水中生活的物种?利用问题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经常接触且最为常见的生物—鱼;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鱼,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和描述鱼的各个部位,尝试画出自己所理解、观察和触摸到的鱼的样子,注解鱼的各个部位和用途功能。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三、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实际生活中联系理论性知识,能让学生感知生物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在学生中产生亲切感和成就感,进而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可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充分意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生活现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为例,该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基因的显隐性、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相对性状,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的兴趣。在具体讲授环节,教师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即:利用网络资源或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认识基因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理解“不同的生物物种或同一生物物种在遗传方式上有所不同”;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联系自身,如:xx同学父母的身高都偏矮,为何他的身高却超过了父母身高呢?通过这样的内容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验操作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相较于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实验操作的知识直观性更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观察生物现象或学习生物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绿叶光合作用的对照实验,即:将一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选择两片天竺葵叶片,对其分别进行光照射和暗处理,一段时间之后用酒精脱色,观察叶片是否会在碘液的作用下出现淀粉遇碘显色现象,进而推断出绿叶在光下会产生有机物的结论。当然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需要适当补充相关要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绿叶光合作用的知识要点,在操作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如:针对“种子的萌芽”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事先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如容器、纸巾、绿豆等,然后要求学生在容器底部垫好浸湿的纸巾,并在湿纸巾上放置好绿豆,定期浇水,对绿豆的发芽、出根等情况进行观察。这样的实验操作相对简单和安全,能让学生放松心情的同时,体验实验操作与知识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五、注重课外引导
        初中阶段是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的重要时期,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课堂上的知识讲授,还需要进行课外引导,促使学习渠道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今后更加系统、复杂、深入的生物知识学习打好基础[4]。换言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定量、定式的背诵方法,将课堂拓展延伸至课外,让生物知识的探究学习成为学生业余爱好,即:在课堂上,多为学生提供观察生物现象、参与生物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在课后,结合课程所授内容推荐相关的书籍,如《亚马逊丛林历险记》《脊椎动物进化史》《海底世界》《生物进化论》等,帮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或兴趣。
结束语:
        综上言之,兴趣的激发对初中生学习生物知识极为重要,需要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巧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操作、注重课外引导等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生物水平。
        
参考文献
[1]丁瑞琴.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魅力中国,2020(27):234-235.
[2]童芳芳.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分析[J].魅力中国,2021(1):165-166.
[3]朱天祥.关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A0):167.
[4]张喜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读与写,2021,18(7):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