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文本"动,情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朱剑云
[导读] 为了更大限度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广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朱剑云
        浙江省义乌市湖门小学 322000
        【摘要】为了更大限度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广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语文核心的素养和能力是重中之重。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现代语文阅读核心的内涵,然后详细论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语文核心的素养和价值导向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阅读教学综合能力在我国小学语文这门综合性基础学科的教学中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位置,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能力是在语文教学中考验一个年龄段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的一道重要关卡。本文将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阅读的核心素养。
一、注重目标,实施"一课一法"教学模式
        结合语文阅读课程的特点和内容,不同的课堂阅读形式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首先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明确课堂阅读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和学生想要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能够培养一个良好的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的素养,就需要有意识地确定课堂阅读教学的目标,将"一课一法"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目前所谓"一课一法"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在于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通过一堂课,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明白一个道理、理解一个问题,也就是能够从课堂中有所收获。运用"一课一法"教学模式就需要充分打破传统思维,将目光聚焦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之上,促进课堂教学发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三顾茅庐》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问题,然后为其准备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故事,并在课堂上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通过分组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之外的东西。
二、研究文本,采用"文变法变"教学模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本身就需要充分采取因文而异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语文教学核心的素养,将其核心知识和素养的重要价值和功能充分体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阅读的同时,一定要注重阅读的方法,做到新随文本动,法升华文章的感情。
        (一)细读法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完善,其对一些文章理解不到位,这时学生就需要深入阅读。学生在遇到不理解的文章时,可以通过请教教师、查询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及时复习。这样学生更加领悟文章的内涵。
        (二)快速阅读法
        小学阶段,很多文章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理解难度较低。

这一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在这一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阅读进行针对性的正确引导,挑选出一些容易学生理解的阅读文章让教师引导学生快速地进行阅读。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和质量,并且为教师节约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语文阅读速度和效率。
        (三)摘抄阅读法
        在进行语文阅读中遇到一些语文阅读性很强的名言佳句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其把学生记录下来。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这些摘抄句子时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加深其印象,提高其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应在阅读中注意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拓展这些摘抄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然后学以致用,从而不断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明确形式,开展"百花齐放"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属于我国中小学阶段语文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丰富多样化的阅读教学形式来培养小学生的最核心的素养已经成为关键。例如,在"经典赏析课"中,通过对历史经典故事的铺垫,注重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感受,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人文审美的价值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积累背诵课"中,应该通过探索更好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在"阅读指导课"中,学生需要更多地侧重于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可以通过引入更多说读写的例子,拓展学生的实践。通过不同的阅读教学形态,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优化课堂,引导学生的共鸣情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自我思考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对于小学生尚未完全形成一定的语言认知和逻辑思维,教师首先就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和知识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创造性地探索,不断地积累自身的基本知识、建构牢固的知识和语言的基础,同时,鼓励小学生应用和保持自身独特的思想,以及活跃的思维。阅读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读,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读,因此在阅读时教师要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让他们边读边悟。当每个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中遇到问题出现困惑时,教师一定要给每个学生在阅读中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在阅读中进行了独立思考,让他们在阅读中通过独立思考深刻理解阅读中的问题,进而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获得成就感。比如小学的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不要给每个学生一次性在阅读中提出了太多的阅读问题,而是一定要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每个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琳.中国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素养:学生的读、思、写——论特级语文课老师孙双金指向具有核心素养的中国语文教学[j].中国科学与大众(中国语文科学与教育),2020(02):59.
[2]胡东平.对基于学生核心阅读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中国小学名师教育在线,2020(04):14-15.
[3]严发财.中国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最核心的素养[j].学周刊,2020(04):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