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云
浙江省 江山市碗窑小学 324100
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来,指向能力发展的项目式学习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是基于语文课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发展核心素养。习作是学生的一大难题,也是语文教师的头痛课。不给范文,学生无处下笔;给了范文,千篇一律。笔者随机采访班里的几位学生:
学生A:我一上习作课就头痛,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每天上学放学,哪有什么精彩的事情可写啊?
学生B:写作文最烦了,每次我都是胡编乱造。(师:难怪没有真情实感了)
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孩子太缺少生活的体验,难以捕捉到写作素材。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开发语文项目化学习课程,在真实具体的任务情境下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文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竹节人》为例,探寻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新路径。
一、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都说:学贵有疑。疑从何而来?从语文课本来,更从我们的生活中来。对于项目化学习来说,如何设计任务驱动,让语文学习从课本走向生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首先,真实的任务驱动是项目学习的关键所在。
《竹节人》这篇课文不仅有小朋友们玩竹节人的场面,还有详细地制作过程,激发了孩子们的动手欲望。《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这样的课程孩子们是喜欢的,回家后情不自禁地动手制作竹节人了。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孩子们经历了,无论成功与否,都更有话可写。学生在家中制作、玩竹节人,教室里组织各小组代表竹节人大战,于是精彩的习作由此而诞生。学生小吴在习作中写道:“预备,打!”朱老师一声令下,黄优璇和周毛恺便在椅子底下胡乱地接扯着绳子,仔细打量,他俩的竹节人可真是大不同啊!一个高大威武,一个小巧玲珑,看这情形,黄优璇的胜算并不大啊!“吃瓜群众”的我们也兴奋地观看这场大战。只见黄优璇的竹节人使用手中的长矛,不停地打击着面前那位大块头,一点儿也不因为个子小而而失魂落魄,反而更加卖力,似乎要向所有人证明:我的个子小,但力气可非同人可比,今天我一次会打败它!另一边,周毛恺的竹节人似乎因为太大而不好控制,呆头呆脑地在那里胆着腰,不发起任何的反抗,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品尝到了活动的乐趣后,孩子们意犹未尽。于是我就在班级现场调查了解,现在的学生家里的玩具很多,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都是市场上买来现成的,很少有学生会想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们也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如果有人教,他们还是很愿意学的,毕竟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于是有学生提出:老师,你们小时候都玩些什么玩具都是自己做的吗?怎么做的?……核心驱动性问题油然而生:爸爸妈妈那代人小时候玩什么玩具的呢?
任务驱动的设计,让语文学习从课本走向生活。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也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支架,只要他们感兴趣,学习方式可以从被动走向主动。
驱动性问题便是送给孩子们学习的支架。于是,孩子们在核心任务驱动下,进行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活动。通过问卷、采访等形式,了解到爸爸妈妈7080那年代人的童年玩具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四角包、铁环、皮筋、自制滑轮车、手枪(木质、铁丝)等等。调查中发现这些玩具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动手来制作的。
好奇的孩子们萌发了:那我们能不能也来动手?要设计制作吸引人的玩具需要做哪些准备?进而开展了以下活动:
活动1:课堂学习教材内容(竹节人的制作和老师收集来的相关资料)
活动2:请教家长如何制作玩具(双休日小组合作)
活动3:课堂实践制作(以四角包为例)
经过活动,习作的灵感的源泉就来了,精彩的习作一篇篇诞生。这是部分学生精彩习作展示。学生焮予写道:这次的四角包大战真是太好玩了,终于体会到了妈妈那代人的快乐,原来没有电子游戏,没有电脑,就光光一张不起眼的纸,也能带给我这的快乐,这样难忘的回忆。
学生宇浩这样说,平时最讨厌写作文了,可这次却写得绘声绘色。用他自己的话说,老师这次随笔我写了快三页了,感觉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写。
这就是体验的快乐,兴趣的驱动,活动的魅力!
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都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评价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
传统语文教学评价一般只关注学生学习最后的结果,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忽视学生探究实践的经历。项目学习则强调过程性评价,更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还要评价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态度。如《竹节人》项目学习方案的设计中,评价的设计贯穿始终。评价关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参与过程,充分保证对每一个参与者的尊重。
我们六2班大张旗鼓地童年玩具制作活动,引起了全校很多同学的关注,他们也很想来体验一下。于是新一轮的驱动性问题又产生了:怎样来教别人玩及制作玩具呢?
活动1:课堂学习介绍玩具使用和制作(图文并茂,分组制作玩具使用和制作说明书、游戏规则解说员、游戏示范员)
活动2:在学校展示项目活动成果(主题手抄报、《童年习作手抄报》)
整个项目化活动除了制作现有的玩具之外,学生进行玩具改造创新。于是就有了更高阶的驱动性问题:什么样的材料、怎样的制作更能完美呈现你玩具的设计效果?
活动1:用不同的材料尝试制作其中一种玩具
活动2:比较优化选定材料与呈现风格
活动3:改进玩具、创新玩具制作
如郑焮予同学在游戏四角包的时候,发现传统的四角包不够扎实,容易散开。于是她提出疑问:能不能进一步改进四角包的结构呢?然后她组织整组同学进行探索,完成了双面四角包,成为了全班“无敌四角包”。
又如纸飞机小组在制作传统纸飞机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尝试创新,在飞得高、飞得远方面上不断地精益求精。
总之,在整个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重在体验,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写,孩子们的合作能力、设计制作能力、动手能力、习作素材积累等多方面素养都等到了提升,培养了他们善于倾听、勤于动手、乐于合作、大胆探究、勇于表达、开放创新等良好素养。此次项目化活动,是我对常规教学模式改革的试探,今后,将不断深入研究,让孩子们在快乐而真实的情境中提升语文习作素养。
【参考文献】
[1]蔡可.美国项目学习与我国语文教学改革[J].语文建设,2015(31):13-16.
[2]王林发.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内涵、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08):124-127.
[3]杨其勇.小学STEM项目式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9,(05):54.
[4]《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与研究》龙源期刊网百度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