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燕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化学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探究意识、创新思维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中阶段,化学学科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学生来说,高中化学的知识点众多,知识抽象、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乏味,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学习状态。基于此,以下对开放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引言
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高中化学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化学学科的教学课时比较少,化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加上有部分教师仍固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使得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不高,从而影响了高中化学学科价值的充分发挥,影响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在开放的实验中达成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而开放的化学实验通过创设实验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实验探究的欲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剖析实验价值,提升实验情怀,能有效地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案例1:探究氯水的成分与性质“探究氯水的成分与性质”教学目标定位为:知道氯水的成分及性质;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的开放性实验如下:(1)根据氯水的浅绿色猜想氯水中含有氯气,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2)回顾部分气体溶于水所形成溶液的酸碱性,猜想氯水的酸碱性,并实验验证;(3)知道氯气与水反应的事实后,学生设计实验验证氯水中氢离子、氯离子的存在;根据提供的药品(用品)设计实验,确定氯水中哪种成分具有漂白性.本设计以检验氯水的酸碱性为切入点,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石蕊变红又褪色的异常现象,思维产生高度不平衡,对氯水的成分及性质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强烈欲望.在探究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时,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确定对比实验方案,学会了运用对比、逻辑分析等思维方法,通过猜想、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自我的纠错,实验的对比,取证……,使学生在“实验一反思一再实验一再反思”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体会了科学探究的价值和过程,从而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宗旨.
二、丰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消除学生消极或畏难学习情绪、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反之,如果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压抑之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化学课堂的中心,充分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实际学情.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或遇到的困难,适时给予学生点拨和指导.同时,要重视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关注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参与高中化学学习的成就感,体会到参与化学学习的快乐.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缩短与学生心灵上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为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钠、镁及其化合物”这一部分内容时,在指导学生学习“钠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钠加入水中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让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然后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请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钠会漂浮在水面上并且溶为小球状?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同学有没有见过哪些类似的场景?”,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化学课堂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乐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学习活动中去.
三、在开放的评价中关注学生主体发展
开放的化学课堂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开放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开放的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浮想联翩”……,表现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
四、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活性,拉近学生和化学知识的距离
化学是一门科学,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化学知识生活性的特点,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化学现象,并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应当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使知识向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方向进行延伸。例如教学《化肥和农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在讲完相应的知识点之后,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在家人需要买化肥、农药时,向他们进行科普,让他们在买农药时仔细看农药的名称以及化学式,避免买错。另外,在农药和化肥储存时,应当注意阴凉避光,避免由于高温、光照等原因导致化肥、农药失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也可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离我们并不遥远,学好化学知识能够给生活提供较大的便利。这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以及积极性。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化学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对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有效的应用,从而促进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碧丽.探究开放实验室在高中化学生态化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20(15):81.
[2]齐双平.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20.
[3]周海燕.开放实验室在高中化学生态化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234.
[4]焦贵君.探究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1):209-210.
[5]刘嘉娴.互动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20: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