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周登
毕节六小 551700
摘要:小学数学的特点之一是抽象,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老师要尽可能提高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视程度。相较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而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有助于使其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老师还要充分遵循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在此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培养策略 分析
引言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十分重要,而且在教育教学领域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究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与途径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与目标之一。
一、培养创新意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竞争的核心,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教育教学领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所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是为了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在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是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和目标。而另一方面,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意味着学生能够在面对知识的时候有更加迅速的反应能力,并且举一反三地理解知识内容,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真正掌握,也代表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真正地理解知识而不是单纯地记忆下来。尤其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快地适应数学学科的特点,并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实际上,数学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也要求学生理解其实用性。而小学生因为刚开始接受系统的数学教学,在这一阶段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从而出现用学习语文等学科的方法去学习数学,只关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而忽略了知识的实际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既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体会并且适应数学的学习特点,探索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关注且努力探究的重要方面。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
(一)鼓励质疑问难来萌发创新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对常规性知识的探究及质疑。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多质疑,培养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并提高其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小学生质疑数学知识时,则表明该学生有一个认真思考的过程,而这一质疑环节是创新意识的重要培养基础。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转变传统的“堂堂清”模式,留更多的时间尽可能地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来培养创新意识。如可以组织新旧知识练习活动来引导小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并培养质疑精神。又如,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定期组织答疑活动,借此活动来回答学生对数学课程内容中不理解的部分,这不仅可以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掌握情况,而且有助于充分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考习惯,这对于提高小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训练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思维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变得更高,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
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是需要老师从旁协助的,老师需要看到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讲述一些理论知识,更为主要的是能够通过这些理论知识,来让学生学会思考,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强大,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能够运用多种不同的解法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学生思维的思辨能力能够得到提高,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自身的智慧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这样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求异思维来强化创新意识
当前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其往往采用传统的统一化教学模式来进行引导。从某种层面讲,求异思维的培养可以使小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引导小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构建新的思考体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借助求异思维来强化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老师要鼓励学生在个人认知水平基础上尝试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来解决疑难问题,这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求异性思维意识,来形成相对完善的创新性思维体系。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搜集一些开放性习题(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或“一题多解”等习题,并通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这些问题来形成多样的思路,最后通过鼓励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实现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求异思维并提高其创新能力。
(四)实行开放式作业模式,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后作业不仅是在帮助小学生及时完成所学知识的复习,通过再一次接触让小学生熟悉并且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也是在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的联系,进而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让小学生对这一类型的知识点的出题类型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学生完成数学题目,取得更高的分数有所帮助。但是这种形式的练习很可能会让学生机械化地对待数学知识,仅仅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解题的方面,而不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进而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所以,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应该有所转变,向开放型作业类型的方向靠拢。开放式的作业类型实际上就是指作业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也没有确定的解答过程,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及实际情况来进行解答。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模式不仅可以让他们摆脱完成作业的思维定式,改变简单利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而且也是培养小学生全面思考、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在小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切实地思考问题的情境,并且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情境中,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出最终的答案。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出现互相抄袭,依赖参考答案的问题。所以对学生提高知识运用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寻求和思考新的方向、新的解决方式,积极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策略开展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帮助了更多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反思习惯。教师对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路和想法进行了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会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雪薇.小学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J].名师在线,2020(31):66-67.
[2]周美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的分析[J].新课程,2020(22):182-183.
[3]李明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125.
[4]方聚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9(04):161.
[5]杨丽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J].新智慧,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