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明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 福建省莆田市 3511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导学案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教学方式是以导学为主要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协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高中化学也在逐渐推行导学案方式,本文首先讲述了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随后提出了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各位同仁提高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导学案教学;问题;设计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高中教师要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教育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就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旨在师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这一方式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发挥出自身在化学学习上的优势。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要求比较多,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化学知识,就要合理的运用导学案这一教学方式。
一、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的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学习全程进行详细设计,其基本环节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环节:首先,对课前预习环节进行设计。高中化学的课前预习时,并不是简单地对教材或者工具书进行阅读,教师也要认真细致的做好化学教学的预习工作,并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完成化学的提前预习。课前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大概了解即将学习到的知识,以便在正式授课时有目的性地听讲。而怎样让学生能够高效的预习课程,就是导学案设计的目的。其次,对课堂中的学习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课堂学习设计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导者,要在教学内容、课堂活动等方面做到了如指掌,并能够通过导学案设计呈现在课堂上,设计时要注意与化学实验联系紧密。最后,还要注意对课后小结的设计。高中化学课后小结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难点,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掌握化学知识点。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教师进行总结或者学生自主汇报的方式进行小结,这样不仅利于回顾所学的知识点,还有利于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1]。
二、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的有效策略
高中化学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要根据教材,还要面向学生这一主体,严谨科学的呈现出教材的内容及学习要求。因此,笔者提出了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的有效策略,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问题设计要开放
在设计高中化学导学案时,教师要注意问题设置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化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开拓性,而化学题则比较传统,不能够体现出化学的实践性以及扩展性,解题思路都是统一的,这对于应试来说是比较有利的,但是对于学生的总体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很多化学例题通过模仿就可以找到解题思路,因此,应该多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化学题目,锻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在化学导学案问题设计时,形式上要多种多样,思维上不能固化,也可以鼓励学生开拓创新,进行大胆预测及猜想[2]。
(二)设计问题要层层深入
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时要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展开,设计问题时,要能够抓住高中化学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但也不能直切主题,要进行层层的引入,将课堂的知识点连接起来,环环紧扣,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举例说明一下,在讲述“碱”的相关知识时,课本中并没有对CO2和NaOH的化学反应设计相关实验,为了让学生理解记忆,导学案的设计就要有层次性的逐步递进,比如,(1)CO2和NaOH是否会发生反应?(2)如何设计证明CO2和NaOH是否有反应?(3)如果将NaOH换成H2O会怎样呢?诸如此类层层递进的方式,围绕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
(三)问题的设计要贴近生活
高中化学中的教学内容是与日常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很多的知识原理都源自于生活,化学的应用也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生活,因此,从生活出发进行化学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的能力。在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时,要能够根据各种生活场景挖掘出素材并进行问题设置。比如,在“硝酸”教学时,我们已经知道了亚硝酸钠的用途,以及它对人体会产生危害,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有人误食亚硝酸钠的话,会出现哪些症状?”,这一问题会勾起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紧接着再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厂里的厨师,你将会采用什么办法区分工业用盐和食盐?”通过更加生活化一些的问题,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气氛延伸到生活中,让同学们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明白学习化学的目的[3]。
(四)问题指向要清晰明确
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所提的问题,要能够使学生清楚明白,避免歧义性问题出现。教师提问时的语言要简单明确,使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质,并迅速进行思考。不适宜的提问如“盐酸是怎样的一种酸?”这种提问会让学生产生该从物理性质去回答?从化学性质去回答?还是从制法上去回答?等一些列的疑问。例如,实验室制取CO2应该怎样设计?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其牵扯的内容也比较多,这一提问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但是会不利于学生对问题本身的理解。在做导学案设计时,可以将上述问题进行拆解,比如“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能够生成CO2”,“其中哪些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CO2”等。这样的提问就更加清晰明确,更具有条理性,也便于学生去思考总结。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综合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进行设计。如此才能够不断深入,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重点及难点,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刘芳.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研究——以"原电池"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000(001):133.
[2]张进仓.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有效运用分析[J].高考,2020(32).
[3]黎容武.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案例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20(1):0352-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