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音乐活动教学的三个应用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9期   作者:黄丹
[导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

        黄丹
        广州市从化区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幼儿音乐活动教学的首要任务。多媒体技术在幼儿音乐活动教学的应用有三个方面:幼儿歌唱活动教学;幼儿韵律活动教学;幼儿奏乐活动教学。对这三个方面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幼儿音乐活动教学信息技术化的开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儿;音乐活动教学;应用
        
        大数据显示线上教学“百花齐放”,幼儿教育亦顺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音乐活动教学中,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为现代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在幼儿音乐活动教学中的应用是幼儿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幼儿音乐活动教学包含了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奏乐活动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歌唱是声带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韵律是音响的节奏规律;奏乐是演奏乐曲。对多媒体技术在这三个方面活动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歌唱活动教学的应用
        歌唱,指由个人或者团队,经由专业或者非专业训练后,借由声带发出的优美动听的声音,不用于日常交流,仅用于抒情和艺术的表达。宋·王令《野步》有云“喧嘲忽无次,歌唱仍相咏”,大家都清楚幼儿园最常见的教学活动就是“歌唱”。歌唱不单能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及歌词创编能力的发展。例如大班歌曲《小鸟小鸟》,是一首轻快而又热情的抒情歌曲,但由于原曲的节奏是“3/8拍弱起”,一般情况下幼儿掌握困难;另外,歌词中描述的小鸟出现地方的词汇非常丰富,幼儿理解和记忆负担都比较重。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前制作与歌曲内容相关的PPT。教师首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鸟小鸟》,然后再展示PPT首页动物图片——小鸟,引导幼儿们意识到“小鸟飞来了”;接着展示PPT第二页,页面上分别有两个相间的问号和一个太阳、一朵花。教师问“哪里有阳光”,同时用手指先指向问号再指向太阳;教师再问“哪里有花朵”,让幼儿自己从PPT里找到“花朵”。太阳的“光”可以用直线表示,花朵的“香”则用波浪线表示。幼儿在3至6岁时,他们的意识已经出现,人格也已经初步成型,此时的幼儿开始变得容易受到成人的影响。以“哪里有阳光?哪里有花朵?”的问答形式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给幼儿留出了广阔的情境想象和歌词创编空间,思维拓展比单一的歌唱更具发展潜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韵律活动教学的应用
        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据《旧唐书·元稹传》:“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听湖波拍岸,挺单调,可是有韵律”,可将韵律活动总结为:故事、动作、音乐、其他。幼儿的学习与理解能力需要逐步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只有将韵律活动游戏化才能让幼儿掌握韵律活动的知识。以小班韵律活动《懒惰虫》为例:首先教师用PPT展示《三个和尚没水的喝》的故事,并教会幼儿明白“懒惰”会造成“没水喝”的后果;其次将幼儿围坐成圆圈,教师和幼儿一起简单交流讨论:什么是“懒惰虫”?教师用点兵点将的游戏方式边唱歌边寻找“懒惰虫”;接着教师邀请幼儿询问自己:你是不是懒惰虫呀?教师自己回答“不是”,并且要使用不同的动作、表情、语言来表示自己不是懒惰虫,也不愿意被人说成是懒惰虫。待幼儿熟悉整个流程之后,轮流邀请幼儿来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游戏,此时教师则将幼儿的整个韵律活动拍摄并剪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教师选取恰当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该韵律活动播放给大家看,同时教师对幼儿的表达和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不单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发展有益,而且能培养其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快乐成长。最后,教师将整个活动视频分享给家长朋友们,让他们更加立体地了解孩子们的成长与欢乐。简单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承载了教师的辛苦、孩子的欢乐,以及家长的放心、安心和舒心。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奏乐活动教学的应用
        奏乐顾名思义指演奏乐曲,《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顷刻摆下筵席,丰富胜於王侯,唤出家乐在庭前奏乐,一个个都是明眸皓齿,绝色佳人”,由此可见奏乐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活动。鉴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教学条件十分有限,教师在分析配器方案的时候不可能把幼儿的常用乐器全部实物展示,需要教师转换思路灵活教学。比如大班歌曲《木瓜恰恰恰》的配器方案如图1所示,在常规教学里教师理应展示六种不同的乐器来伴奏,但特殊时期的基本教学条件无法得到满足,需要教师灵活教学。这时,教师将《木瓜恰恰恰》配器方案的乐器分为五种演奏类型,如图2所示。第一种用打响指表示;第二种用鼓掌表示;第三种用双手一起拍桌子表示;第四种用笔敲碗加双手交替拍桌子表示;第五种用笔敲碗表示,然后用固定的四拍子加上变化的节奏型把它们连起来演奏即可。在此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技术制作PPT语音课件,先将幼儿常用乐器讲解一番,从网络寻找相关的图片资源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即使看不到实物也能对该乐器的外形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分析《木瓜恰恰恰》的配器方案的原由,让学生熟悉配器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最后教师做示范,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幼儿奏乐活动是如何进行准备、开始、演奏、结束的全部过程。教师这样处理既能做到每一步都有清晰的图片展示和详细的语音讲解,又能随着音乐做示范,还能带着学生同老师一块练习,可谓一举多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锻炼了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更拉近了线上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甚至开拓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
        图1《木瓜恰恰恰》配器方案
        
        图2《木瓜恰恰恰》分类型配器方案

        总之,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幼儿音乐活动教学的首要任务。前苏联现代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说:“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的发展。”成长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幼儿音乐活动教学亦是如此,当一个阶段结束时,另一个阶段随之而来。因此,每一个阶段都是在为下一阶段打基础。这就要求每个阶段,尤其是初期阶段的发展不要出现偏差,否则就会影响生命的整个历程。教育界应该不断深化多媒体技术在幼儿音乐活动教学的应用,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规律,为提高幼儿音乐活动教学的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指导。
        参考文献:
        [1]陶璇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方舟.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