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秀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段村镇段村小学,031107
摘要:小学时期是培养几何感最佳时期,正确使用教学方法,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概念的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从小学生主观上降低几何的学习难度,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几何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非常重要。而面对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运用实物教学、联系教学等方法,构建小学生的几何图形概念学习体系,从而提高几何图形概念教学的学习质量。
一、讲解观念的知识
有句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即便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百遍,学生对空间立体的概念还是觉得茫然不知,那么也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教师可以用哪个现场演示的方式,边操作边讲解,这样就能够将书面上的文字理论真正以实验的方式展示出来,对空间感不足的小学生来说是又一番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在讲解体积一节课时,学生很可能难以想象将石块放入装满水的水杯中说水会溢出来,这时候教师可以拿出准备好的广口瓶、水、石块,将广口瓶中倒满水,而后将石块放入广口瓶中,学生会观察到石块一旦放入,广口瓶中的水就会溢出来,而溢出水的体积也就相当于石块的体积。教师还可以将石块换成其他的不溶于水的物体进行重复试验,多次试验过后,学生对体积的认识会达到有别于书面讲解的新高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洗澡时进行观察,看他们在进入洗澡盆后,盆内的水是否会上升或溢出,或是举出“乌鸦喝水”的故事例子,乌鸦能够喝到水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动手操作给学生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会更加深入。
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在进行几何学习的过程中,其中很多概念都是几何图形概念,那么,伴随着这些几何图形,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往往学生在进行几何问题解决、几何概念回忆的时候都会联想到与其相对应的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几何图形概念以及相关图形联结这一思维。例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互相垂直”这一概念时,一定要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变式材料,让学生去理解“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项本质意义之后,对“互相垂直”的概念能够抽象概括。另外,在教学生认识并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时,教师不仅仅要在标准的图形中进行,还要在变式图形中进行,最后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这些图形的异同,帮助学生去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并且明确其本质特征。
再如,在进行“圆柱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学生在进行观察、操作之后充分感受到了圆柱体的特征以后,教师应该去引导学生闭眼回想自己观察圆柱体的这一过程,然后再去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己还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体,然后让学生进行举例说明,学生可能会说出柱子、铅笔、油桶等物品,教师先不要着急去给圆柱体下一个定义,此时要做的还是去引导学生进行表象加工,让他们找出这些物品的特征,然后进行回忆,并对圆柱体的特征进行口述,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圆柱体的概念。
三、帮助学生发展概念抽象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抽象图形具象化,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较快地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方式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生活中就有很多正方体和长方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物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立方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仔细观察分析,在一番交流和探讨后,总结出立方体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教师在学生的发言基础上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和补充。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进行对比,以便于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图形的异同点。在经过从实践到理论的教学后,学生会对立方体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脱离实物道具后也能在脑海中对立方体形成进一步的掌握和记忆,教师可以再次鼓励学生通过回忆和消化来复述图形的特点,以此帮助巩固知识点。再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立体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体积是一个立体的概念而不是平面概念,学生也能对三维空间概念有深入的了解,顺利地完成从二维到三维的过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拆分讲解,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更加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
四、进一步加深概念的理解
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过程就是对其本质属性的理解过程。教师应当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第一种方法是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几何概念在语言表述上十分精确,每一个词语都经过反复的论证。但是,这些理论化偏重的词语正是学生的理解难点。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些关键词,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这些词语。例如,对于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其中“同一平面内”是学生较难理解的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硬纸板和两支笔,让学生将硬纸板想象成向四面无限延伸,形成一个平面,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将两支笔并列放在硬纸板上,说明两支笔同时处在硬纸板这一平面内。接下来,将一支笔抬高,脱离硬纸板,这时两支笔就不在同一平面内。学生在理解“同一平面内”这一词语后,会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第二种方法是改变概念的非本质属性,保持本质属性不变,促进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高时,教师讲解完高线的画法后,分别展示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通过三角形高的概念画出这三种三角形的高线,接着变换三角形的摆放角度,再次进行训练。通过不断地练习,学生加深了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内容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改善自身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小学生对小学数学几何概念的学习和认识,帮助小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学习该内容。
参考文献:
[1]许明坚.几何概念教学可从三方面着手[J].小学教学参考,2021(08):91-92.
[2]魏燕华.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优化策略例说[J].教师,2021(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