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9期   作者:尹福明
[导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中两个重要的模块,二者经常同步出现在教学活动之中,

        尹福明
        遵义市第五十四中学 563102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中两个重要的模块,二者经常同步出现在教学活动之中,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丰富的阅读积累可为写作提供经验与素材,优良的写作水平可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检验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促进其阅读学习的深度开展,本文基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阐述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
        引言:语文课程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看似独立,却存在隐含的联系,呈现出“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态,尤其是读与写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相长,二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十分必要,既能深化阅读教学效果,又能为写作教学提供指导,优化整体的语文课程质量。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仿写任务
        语文教材中收编的内容均须学生通过阅读实现对所有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基于读写结合教学要求,教师须组织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直至大意,并能从中提取出适宜仿写的句子或段落,引导学生分析仿写对象的语言、结构、手法、情感等,明确语言表达的规律,并由学生自主完成仿写任务,锻炼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1]。
        例如,教学《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时,这篇课文是一篇新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新闻体裁的特征,在反复的阅读中提升其阅读新闻的能力,把握新闻的特点与结构。然后在拓展延伸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学校组织的春季运动会写一篇新闻稿,字数不超过二百字,按照课文的表述特点,体现新闻的结构与要求,完成仿写任务。上述过程促使学生从阅读中提升对新闻体裁的了解程度,为仿写打好基础,利用仿写锻炼写作能力。
        二、教师正确引导,加强写作训练
        阅读过程可实现对文体、写作思路、写作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等内容的理解,当然学生对于课文产生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基于读写结合教学要求,教师可根据阅读任务做出正确引导,组织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缩写、扩写、续写等,立足课文内容融合学生自身的思路,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联系起来,这个过程既能实现对文章的融会贯通,又为写作训练提供了机会,实现以读促写目标。
        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组织学生经过初读、精读、再读课文三个层次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实现对课文的有效理解。在课后作业布置时要求学生不改变课文原意扩写第一次然段,把握段落中的关键字词和节点,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共同完成扩写任务,在课堂中分享扩写结果,由学生互相点评与完善,教师引导与点拨,并评选出扩写最好的作品。

这个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效完成了写作练习任务。
        三、立足阅读内容,做好素材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强调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所以基于读写结合教学要求,教师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中积累有效知识,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2]。学生应将阅读中出现的优美词藻、名言佳句、历史典故、成语、诗词等内容分类整理,在课余时间反复诵读加深记忆。同时,坚持读书笔记的习惯,将日常阅读书籍的所感所想及时记录,为写作提供指导。
        例如,教学《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时,这四篇课文均属于文言文,主要是对山水景物的描写。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些精美的句子对山水风景细致刻画,引人入胜,勾勒出一幅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学生在阅读中将其中的词句摘抄下来,可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四、组织实践活动,鼓励自主表达
        阅读是学生掌握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过程,而写作是体现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过程,基于读写结合的教学要求,教师应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阅读过程中获得启发,形成良好的自我表达能力,并在写作中得以体现[3]。在实践时,教师须搭建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组织学生根据阅读结果积极发表看法,抒发自身情感,锻炼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实现以读导写目标。
        例如,教学《春酒》时,教师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果把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拍摄成一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择哪个细节?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交流,结合课文对“母亲”的描写,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思路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分别发表意见,从不同层面来展示不同认识,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答。上述过程从阅读出发,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自我想象相结合,从不同层面表达自身看法,充分锻炼了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也尤为后续的写作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开展是保证语文课程质量,提高整体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师须从阅读教学出发,善于挖掘其中可融合写作教学的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使其获得正确的引导,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一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9(12):26-27.
[2]李伟.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15):0053-0054.
[3]冯晓剑.依托文本 有效相长——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探析[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0(9):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