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荔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鹏利小学
摘要:读是语言的表达,写是语言的抒发,而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是在践行语言的表达以及抒发的过程。而当前社会中不论是校外补习机构、国学班、演讲与口才培训、还是情商与口才的培养,在笔者看来,都可以从教学中获得,小学语言教学方法的培养,对学生一生的语言启蒙对非常重要。
关键词:课程改革背景;小学高年级;教学方法探究
一、引言
新课标的要求,就是对学生不断的加深探索,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开放,融入到教学中来。从笔者接受教育到当前的教育发展来看,确实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体罚学生到用崇敬对待教育,再到以生定教、以生为本的教育改革,让学生越来越成为了教学的主人,而教师更像是守护花朵绽放、发芽、成长的服务人员,鼓励学生自强,大胆的探索知识,而教师的存在只是为了在必要的教学中,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二、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从部编版的教材以及教学运用情况来看,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学生面对教师的作文,不知如何下手,摸不着头绪。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再者学生面对新的教学形式,平时很少注重对素材的积累,思维比较空,另外,学生缺少一定的作文写作案例分析,对具体的写作方法,欠缺学习。甚至,部分学生面对教师的作文题目,脑洞大开,对作文的写作全靠变和借鉴,脱离了实际情况,天马行空。[1]
在语文部教版的高年级教材中,重点将语文的阅读理解作为了教学的核心部分。在当前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新目标中,要求老师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找到语文教学中的短板。从根本上来说,阅读理解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短板,从根本上来说,阅读能力的缺乏是语文教学中教学成效不达标的体现,基于此问题,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站在学生问题的角度,对教学问题展开分析和探索,使得教学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在这种问题下,教育工作者就需要站在阅读教学研究的水平,对语文整体的提升展开分析。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以生定教,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情绪、兴趣、以及知识点,等相关方面,综合考虑后,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对笔者而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关系,更是一场愉快的人际交往的旅程,而在这个过程,学生负责接受知识,了解世界与自然,学会为人,立志。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负责播种智慧,但既然是人际互动就难以避免对其中情绪的化解。作为教师,首先对学生开展教育的首要前提是,为学生疏导内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内心对知识产生渴望,有求知欲。其次,学生才能对教师以及教师的教学认可,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耐心和崇敬对待孩子,守得云开见月明,更需要不断调整策略,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比如在开展小学六年级,部编版教材的过程中,在进行《有你,真好》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对自己联想到的有你真好的这个人优点,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词进行表达。并且在结合课本中的写作手法,对其进行仿写,以此提高学生知识的转换率以及用法。
[2]
四、攻克教学难点——读、写
(一)要求学生建立摘抄习惯
作文的写作是从字词、到句子积累而成的。学生如果缺乏一定的词汇量就会导致写作文的时候无从下手,不知道所云。作文水平的培养没有其他捷径,就是日积月累,反复练习,反复学习的过程。这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的阅读量不达标,所以应该教师应该出具相应的措施。第一,建议学生可以先从阅读每个年龄段的绘本开始,培养快乐阅读的习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最根本的就是通过学习。第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建立一个摘抄本,将自己读过的优美的句子,将记录下来,反复观看,学习。第三,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自己同样准备一个笔记本日记,在很多学生看来这是过时的方法,随着网络时代的盛行,朋友圈、微博、qq等相关的媒介都会提供给大家表达自我的方式,但因小学生年龄尚小,对文字媒体的使用接触面窄小,因此,需要教师让学生从记录生活开始,从当下的行为习惯入手,为学生培养一个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在练习自我表达过程中,增强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丰富教学模式
当前电子白板等媒体设备广泛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对学生采用情景形式的教学,帮助培养教学灵感。因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当代小学生上学、放学,大多数有家长的陪护。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扩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寻找灵感。举例,在进行部编版课文《少年润土》作为阅读主题,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画以及声图并茂的素材,诸如关于少年闰土的课文朗读,然后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并且从网络上调取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跟着学习,其实换一种教学方式的成果,一定不低于教师本人一成不变的授课思维。
(三)结合语文培养学生的参与实践力
老师的主要工作阵地就是课堂,怎样才能在课堂中发挥出老师的真实水平,是对于学生想象力开发的重要环节,要想在课堂出最好的效果,就要从老师课前备案,课堂计划开始,对想象力教学进行课程设计。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比如,即将到来的2021年的五一,劳动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体坛女跳水冠军,带领自己的孩子插秧的图片和故事,让学生也参与到劳动中去,记录自己五一的一项劳动项目。此时,教师还可以播放与劳动节相扣题目的《悯农》,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可以用大白话的方式讲述有一位农民伯伯在地里,天气太热了,戴着草帽,进行辛苦的耕作。为了避免脚底的泥把裤子搞脏了,他卷起了裤腿,生怕身上的泥溅到了裤子上。我们吃的粮食都是来自农民伯伯一点点的收来的,非常的辛苦不容易,所以要倍加珍惜,不能浪费”农民伯伯只能靠一点点的除草,割麦子,还不能午休,来养家糊口,赚取一点的钱。而学生自己有零花钱,可以买冷饮,那这么时候,老师进行引导法教学,是不是学生的想象力会被打开,会更加的体会到《悯农》这首诗里面的涵义,会想象麦子的成长过程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样的机器可以把麦子磨成面粉。又是怎样从农村运输到了城市里边呢?通过这种正确的思维引导,对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自我想象力来说非常的重要。更有利于学生对语言凝练能力培养的思考。[3]
总结:在笔者看来,在新课标下的教学非常的常见,方式多变,也在被教师不断的加以尝试和运用,但是具体的教学实践,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创新,有心人,天不负,教育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张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J].中国教师,2014:48.
[2]黄启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142-142
[3]黄丽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74-274.